1. 由於對空性的了解不夠徹底, 以為只求開悟見空性就夠了, 對佛法中其它的教授, 認為只是增長分別心而已.
又認為, 此分別心呢, 正是障礙我們見空性 及 不能開悟的原因.
2. 於是就說了些 ‘不需要這一切’ 等見解出來. 而’這些見解’ 正是佛所教授的 ”方便分”.
3. 此方便分是一種修行的方法, 即是於日夜行持中的一部份. 是用以積聚福德 及 增廣智慧之方法, 並且是日後證覺成佛的資糧. 例如:布施,持戒,忍辱等般若.
4. 或常對密教中'生起次第'修法, 及'有相無相瑜伽', 做了錯誤的見解, 甚至毀謗而不自知.
5. 由於只修習禪定的原因, 故都將心安止於空性中, 亦即是 – ‘不用作意思維的修法’, 意思是~~離開思維, 安止於空性之中; 不用思維來作修持, 即所謂將心安住於’對一切皆不執著’ 的心態中. 亦即所謂的 “ 放空心念 “ 理論.
6. 因為站立在’不用思維’ 來修持, 認為一切只要有’用到思維’來修持的, 都只徒增分別執著心而已, 那樣就是阻礙見空性了.
7. 但是, 立於這樣的見解, 卻不知與佛陀的方便法教授相違背, 此即是’毀謗佛法的方便分’.
8. 因行這種毀謗, 令圓滿完整的佛法因此受到損減, 使不懂佛法的人, 去誤以為空性見- 就是’佛陀真正唯一的法教’.
9. 如此理論, 令其他修行人也墮入邪見及迷惑之中, 使很多修行人悟以為只要對一切人事物, 在心中持著’空性見’, 就是’無所執著了’.
10. 於是, 即可於行為上濫行, 由於心安於空性見上, 故喪失了羞恥心.
例如: 以為不須要別解脫戒, 但行雙運行, 即是無上瑜伽.
其錯悟原因~~即是出在 ’誤解其中密意’了.
11. 佛法是依 “性空緣起, 緣起性空” 而建立的.
佛法講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的 “ 緣起”.
12. 因緣所生一定是無常, 並有生, 因此一定會消滅.
故說無常. 世間一切非永恒不變的, 這是輪迴的軌則.
所以佛陀說: 因緣果.
既然是無常, 所以說一切有為法, 如夢如幻如泡影.
所以說一切法無自性;
說一切法的自性是空, 故說” 性空”.
13. 當站在因緣觀來說所有一切諸法萬相的存在情形, 是怎樣來怎樣去的, 從有因有緣就有果, 從 “有” 的角度來說.
14. 另一方面, 站在自性是空的立場來說明諸法無自性, 非恒常不變的. 此此是從 ”自性空“的角度來說明. 然, 雖見一切世間’有’, 但它們實際上僅是空花幻影隨自己死亡, 世間一切皆消失矣.
15. 若擇一而說, 捨一邊不承認, 就叫: 邊見
若不說有- 則不解諸法無常相, 只說空相, 這叫: 空邊
若只說緣生種種法, 不解萬法無自性, 叫: 有邊
因此, 若只強調 '空' 的部份, 而忽略 '有' 的部份, 則是損減佛法.
16. 另又說戒律不合時宜, 可以不必遵守,
17. 或為了名聞利養, 於是說獲利是善巧方便, 對嚴持戒律及修清淨梵行, 也起了很大的損害.
<出自:菩提道次第廣論, 宗喀巴大師論著> 小龍女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