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作魔羅?


就是能奪命. 又叫殺, 又能奪智慧之命,殺害出世善根.


 


1.      五蘊熾盛魔


色受想行識五蘊為魔障, :貪著‘五蘊之法’. 由此五蘊積聚的緣故,而成生死苦果, 這種生了又死, 死了又生, 不斷在五蘊五毒之中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如此, 就會奪去智慧之命.   所以, 叫它為蘊魔.  (不斷折斷善根,終至無)


貪著眼睛所見一切人事物


貪著所感受的一切人事物


貪著所思想的一切人事物


貪著所行作的一切人事物


貪著意識遷流一切人事物


由於自己貪著五蘊之法的緣故, 於是起迷惑造業, 遮障正道, 遂失去智慧.


故知 ~ 色受想行識, 來自於貪, 而貪還是來自於貪, 又貪來自於無明故.


………………………………………………………………………………….


2. 煩惱魔


在遇見一切煩惱時而迷惑其中, 此為魔障.  三界中一切煩惱妄想迷惑, 就叫煩惱魔.  修行人為這此妄想惑亂心神, 因此不能成就菩提, 故叫煩惱魔.


因為, 貪著於世間一切人事物, 貪著各種色聲香味觸, 於其中生起各種煩惱心,此煩惱心, 能障礙正道, 令失去智慧.


…………………………………………………………………………………..


3.      業魔


因造惡業, 例: 殺盜淫妄諸罪惡業, 這個就是魔障. 


自己造惡業, 增長深重業障, 就能障礙自己之正道, 失去光明智慧.


自己身語意的惡造作, 正是自己光明智慧佛性之魔障.


因造惡業, 與眾生結惡緣, 成冤親債主來作障自己.


……………………………………………………………………………………..


4.      心魔


所有一切我慢心, 即是心魔.


因為心懷貢高, 常生憍慢, 自己障蔽自己之正道, 令失去光明智慧.


由於不服輸的心態, 我高你低的心態, 傲慢的心態, 鄙視的心態, 欲搶得高上心態,


男尊女卑心態, 無慚無愧心態…., 各種傲慢心, 是心魔.  


………………………………………………………………………………………


5.      死魔


人壽命終時, 變成魔.


因為做人的業報命已盡, 要四大分散, 要捨離現在之人身及居住時空層, 轉牽移他時空層去,    在死時, 會經歷地水火風空的消溶, 因認持業報身, 無法見己法身, 於中惛迷,


變成中有中陰身, 具五不定, 故四處飄移, 此亦自己障蔽自己之修道, 失去光明智慧.


修行人修了一生了, 又要命終了, 就中斷自己的修行, 來世又有隔陰之迷, 況又不知將輪迴至何處去?    不能延續慧命, 所以, 這樣的障礙, 是死亡帶來的障礙, 故稱為死魔.  


………………………………………………………………………………………..


以上為有礙粗魔 ~~~~ 自作障自己產生來 ~~~~


6.      天魔


居住在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之天魔.


此天是欲界之主, 看見他人修道, 勤修勝善, 欲超三界生死, 怕他修出去¸ 就又會讓魔失去無數魔眷屬 (因為一人得道, 九祖生天, 及一個人有關之魂皆共收攝一起回歸而去).  


他的宮殿空掉, 即興起魔事來惱亂作障此行者, 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 故去遮蔽其正道, 令其失去光明智慧.


……………………………………………………………………………………………….


7.      善根魔


即所修一切善法, 即為魔.


因為修行人, 在得一善時, 心中會生出 取著之心’, 就不再往上修上去,


認為修行就是修善, 以此緣故, 來遮障自己再修正道, 而失去了光明智慧.


修行, 並非修善而已, 而是要修 清淨心’, 無善無惡的清淨光明之心, 恢復無造作之心.


…………………………………………………………………………………………………


8.      入三昧魔


三昧即是正定.  就是打坐的人, 當得到一三昧時, 就會一直回味那種感覺, 一直處在那種狀態不求昇進, 因此, 自己障蔽自己的正道, 而失去光明智慧.


…………………………………………………………………………………………………..


9.      善知識魔


當修行到了某種高層次的程度時, 卻起慳吝心, 不願將法予他人, 對一切諸法起執著心, 不能不願開導他人, 對法視為自己之珍寶, 反藏私起來, 不願利益他人, 此慳吝之心, 自己遮障自己之正道, 於是失去光明智慧.


不論是世間法, 或出世間法. 都是如此.


……………………………………………………………………………………..


10.  菩提法智魔


執著一切法, 就是魔障.


修行人, 對菩提之法, 生起一種智慧執著心, 堅守不捨, 自遮障自己, 於是失去光明智慧.


這種叫: 所知障. 


執著認定自己所學之法, 忘失了佛性光明本是空.


又好比拿東西來遮光明一樣.  


所謂的光明, 其具五種自性, 三種光明...


能任運自如的自性. 本來無一物, 光明現前.


此光明.., 必須在普賢十大願之下, 始能發揚光大.


因不能了知  ‘遍一切即是法’. 


故有某種偏見於心中. 以此偏見, 作障自己的光明佛性.


 


 


<出自: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小龍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龍女(妙音) 的頭像
    小龍女(妙音)

    佛陀世界(1)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