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自博士網格>

<以下是請博士對這部影片- 不可不看的地球危機,作中文翻譯的內容 >

 

 

 

分類:學習成長

2009/07/18 11:42




人類自盤古起源至今, 作了很多事.  但在最後100年內所作的事, 卻快毀滅地球. 


以下的影片是世紀成功影集, 歐盟用了8萬8千名員工, 才大約描述出人類歷史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今天, 才會造成地球整個系統快要漰潰.


以下的解釋, 不是按字句翻譯,而是類似像說明及講解給親朋好友看.   


您可以自己看影集, 也可以補充看我寫的說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xENMKaeCU


 


*


火, 土與CO2的時代


地球形成的盤古之初,  是火的混亂時期,完全沒有水份.   一切是黑與白的煙沙時期,和許多其它星球是相類似的,沒有任何生命. 在經過不知多少萬憶年的連續變動, 終於形成一個偉大的彩色地球.   在那形成變動期間, 地球表面除了火煙外,就是塵土. 它是由火占據了,不斷地燃燒,由地底冒煙出來的地熱煙, 終於聚集了一層大氣層.   在這地球大氣層裡,是沒有氧氣的,但卻充滿了二氧化碳(CO2).


地球原本由只有高熱的火熱星球,最後冷卻了下來. 因此水蒸氣就被壓縮地,洶湧地傾倒了下來. 因為離太陽不是太遠,也不會太近,所以水份剛好被很好的保存了下來. 以液態的形式. 水份對地球來講,就像身體裡的血液一樣,在血管裡流動著,將各種物質提供給地球般的滋養. 



這些水是淡水,因為具有很大力量,所以將岩石中的礦物質給沖刷下來. 並且大量的沖積在一起,形成了含礦物的淡水海洋.


水,是一切改變的轉唳點.


於是,這個星球(地球)就由原來的火.土.氣三個元素,轉變成火.土.氣及水等四大元素.


 


註: 有些科學研究指出,水份和微生物在初期,是由外太空的隕石撞地球時,同時帶進來的. 在等到地球數萬億年冷卻後,才得到機會出現.


*


 


水時代


細菌和淡水在形成淡水海洋後,與火土相交融,開始展開了孕育地球的過程,並形成彩色的世界.這個淡水大海,因為礦物最後愈來愈重,將沙土原有的鹽全集合了起來,最後成為一個鹹的海水.


而那些微生物,是古老的微生物. 它們有這能力地轉向了太陽,去吸收太陽能,然後反過來將地球刷出了色彩.


那些微生物的吸收能量轉變,開始變形發展開來,終於形成了生命如植物,樹,苔等. 它們是現代植物的祖先. 這個轉變,將地球整個命運改變,並且開始了生命的紀元.


 


但,原來存在於地球那些有毒的大氣呢,即火燒後產生的碳元素在跑到那裡去了?


其實,它們仍然存在於地球裡,只是壓在地殼當中而已. 當成千上億的古菌把大氣裡的碳元素都捕捉到大海裡後,其它的微生物,才得到機會開啟了生命.


 


上億的古老植物原菌,是 CO2 消失的關鍵.


植物原菌因為吸收了太陽能,使其有能力將水分散成水分子,並且製造了氧氣. 至此,氧氣取代CO2地,充滿了地球的大氣層內. 


 


於是到處洶湧的水流動著,不斷地更新循環...


由水瀑布的沖激,然後水蒸氣散發,形成了雲霧,飄散到地球各處,積成了雨,又下了雨水.  雨到了土地裡,又形成了地下水及河川;  淡水又流入了大海,變成鹽海水. 如此地川流不息. 許多水份在地球冬季時,又凍成冰山及冰河.


那些水在地球裡流來流去,所有的生命及物種,都飲用著相同的水,而這個循環在數萬億年來,從來就不曾被中斷.


*


水,是一種不穩定的物質,以液態形態跑來跑去; 又以氣態形式飄動; 更以固態冰狀停留下來..


當水變冰時,比水輕,停留在水的表面. 卻可以由它的表面看到水的力量的痕跡,水會在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以便對抗寒冷. 但在以後,機會適當時,仍會溶化而再次自由行走.


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相關連的,沒有一個東西是獨自存在.  它表現著任何一個地球的變動,會接二連三的連鎖反應.


像水和空氣,是絕對的相連.  我們的生命和地球也一樣緊緊相連.  所有的生命共同分享一個地球.



 


植物的幫助


綠色植物產生的氧氣,使我們才能呼吸.  若沒有那些植物,我們就會滅絕.  大量的有機海藻,將海洋表面塗成綠色. 它們不管在那裡,在淡水裡,在海洋裡,在任何有水的地方都存在. 它們使整個地球存在於一個循環而平衡的狀態.


地球仰賴在一個平衡下才得以發展,可是這個平衡,卻是很微妙不可捉摸,而且容易被粉碎.


當那龐大的綠藻和硬殼結合後,形成了珊瑚礁. 大量的礁即充滿了整個海洋底層,至少占據了1%以上.  最有名的,如澳洲大雕堡珊瑚礁.


 


珊瑚礁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給大量的魚.軟體動物及其它綠藻一個棲息地. 這樣子的結果,使每一個海洋,形成了一個均衡狀態. 


地球的形成,花了數萬億年,光是樹的形成,就花了4億年.


 


在生物物種鏈上,所有的物種相連,樹是處於最頂端. 這個意思是,幾乎每一種物種的開端,都由植物開始. 沒有植物,沒有物種.


 


樹,是一種反地心引力的物種,它們永遠都向天空伸展.  樹一點都不急地,慢慢地向太陽伸去,並由太陽那兒得到滋養. 它們繼續了古生菌的能力,可以捉取太陽能,來滋補它們的葉子,然後把它們保存下來,並養育它們自己的一切.    接著形成自己的木頭,葉子,果實...等等所有必需條件.


註: 各種顏色的樹及蔬菜的葉子.果實.樹皮.根等,就是捉取不同的太陽能的證明. 換句話說,不同顏色的樹種及果實,也代表了不同能量的太陽能的意義.


*


 


土地的形成


當那些樹的木頭,葉子及果實被分解後,也與水與礦物相結合,便形成了泥土.  這些泥土,就是現在地球表面的土地.    這些泥土, 長期經過了微細的有機體浸染, 挖掘,穿透,暴露等,將泥土轉變成了腐質土,這豐富富繞的泥土,使地球表面,形成了更多生命的連結與滋養.


微生物有機體是關鍵.


然後,生命的鏈結開始.  更多元的植物得到富繞土地後,開始多元化的出現及成長.


這時,正式宣告地球已由:土,水,風,火四大元素聚集.   大地裡,有地熱的蒸氣,上升的水氣,凝聚的雲海,雨水,河流,大海... 不斷地循環的水,加上豐富多元的植物,充份的氧氣,合適的太陽溫度與富繞的土地...


終於...


 


 


多元物種出現


多元物種出現,至今仍然是一個謎,還有很多物種不被人知. 沒有人清楚神秘的生命遺跡,生命之間的如何關連. 地球這個奇蹟式的生命,都仰賴土地而活.


雖然我們已知食物鏈,但一種物種如何影響其它物種,卻仍不知. 許多動物逐水草而移,更多動物追蹤它們而來. 它們和地球之間的關係,我們也仍不清楚.


但重要的是,所有物種息息相關,沒有一個是獨立的.


 


物種的家庭群居形態形成,依照著各別的習慣及習性,然後一代一代的傳了下去.


註: 習性雖可改變,卻是一種難以改變的事實. 每種物種都有它們獨特的習性,全部加起來,形成現在的地球.


物種和地球之間的關連,被述訴以 "雙贏" 的概念.    很多動物逐水草而居而遷移,它們適應了草牧的生活,而草牧本身,也適應它們. 因為動物吃植物而免於挨餓,可是植物卻因為被吃,得到了機會更加繁盛,或則其它植物得到新生的機會.


一物消失,另一物就會增長. 世界總在平衡中發展.


 


均衡的世界


不管是陸上走的,水上走的,天上飛的,水底游的.....都以相同的方式和地球共存.


它們顯現出地球與植物,植物與動物,動物與動物,動物與地球,植物與植物. 每件事每個活動,都是相連的,互相影響的.


在許多偉大的生物冒險故事中,不管它們是那一種物種,每一個都有它的角色,有它的地位. 沒有一種是有害的,沒有一種是無益的. 它在平衡中互相發展.


這是一種均衡的概念. 失去一個物種,就出現另一個物種. 每一枝草,都有它的任務及使命.


這是一種 "相對”的論點.     沒有一樣是絕對優勢,也沒有一樣是絕對弱勢. 連水的流動都是一樣.


直到有智慧的人類出現.


 


 


人類的出現


人類大約在2千萬年前才出現,當地球在均衡情況下經歷了4億年後. 因此,大地早已孕育的非常豐厚而多彩了. 在人類初期,由畜養牲畜開始,四處遊牧,趕畜為生. 


慢慢地,善用工具的人類,改變了世界的風貌. 人類攻占了所有可占領的棲息地,好像就似那兒從未有其它物種存在一樣. 在經歷了18萬年的遊牧生活後,地球比過去變的更加溫和,所以人類就因此而安定了下來. 


地球在經歷長期的循環及均衡,所有的事物顯的很合協. 所以,人類安定在某處,即可以得到食物. 人類發現在很多濕地有豐富的魚產,附近也有很多野生的植物,所以決定留在濕地.  在那兒有很多生命,水的綜合體,如河川地,沿海等地區. 所以古時的文明,即沿著河流而發展開來.


至今,仍有過半數以上的人類,居住在河地及海岸線或湖邊.


 


人類對水的依靠非常的深.


 


在整個地球上,目前住的和6千年前古代人一樣的生活的人類,怹們的能源就是來自一季一季的,由大自然提供. 有超過1億5千萬的人,比起那些富有的國家的加總人口,以這樣的方式生活著.


不管在海邊,高原上,沙漠中,叢林裡.


生活艱苦及生活不確定,使生命很短暫.  不確定的自然環境,才是需要考慮.  教育是一種特權,只有皇宮貴族才得學習; 家裡什麼財產都沒有,唯一有的,是孩子.


家裡只有多一雙手,即可為生存提供一個貢獻.



請接著看接續的部份:   " 人類百年滅絕地球 "


 


 


河流是一種資產


 


DR CHIU           地球快要滅亡的影片 - 中文說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