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囑累品
口爾時釋迦牟尼如來告文殊師利菩薩等阿僧祇海會大眾言=
我於無量那庾多百千大劫。不惜身命頭目手足血肉骨髓妻子國城一切珍寶。有來求者悉用布施。修習百千難行苦行。(因而)獲證大乘心地觀門。
今以此法付囑汝等(今將此法交咐給你們)。汝等當知。此甚深經,(亦是)十方三世無上十力之所宣說如是經寶最極微妙。能為有情一切利樂。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十方諸佛國土之中。所有無邊諸有情類。傍生餓鬼地獄眾生。由此大乘心地觀經殊勝功德威神之力。令離諸苦得受安樂。
如是經力福德難思。能令所在國土豐樂無諸怨敵. 譬如有人得如意珠.置於家中.能生一切殊妙樂具。此妙經寶亦復如是。能與國界無盡安樂。亦如三十三天末尼天鼓能出種種百千音聲。令彼天眾受諸快樂 此經法鼓亦復如是。能令國界最勝安樂。以是因緣汝等大眾住大忍力流通此經。
口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
世尊。希有如來。希有善逝。乃說甚深大乘微妙心地觀經。能廣利益大乘行者。唯然世尊。實為深妙。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持此經乃至一四句偈如是之人得幾所福
口爾時薄伽梵告文殊師利菩薩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以用供養十方諸佛。為一一佛造立精舍七寶莊嚴。安置供養佛及菩薩滿恒沙劫。彼諸如來所有無量聲聞弟子。亦以供養一切所須。如供養佛等無差別。如是諸佛及聲聞等般涅槃後。起大寶塔供養舍利。
若善男子善女人。暫聞信解此心地經一四句偈發菩提心。受持讀念.解說.書寫。乃至極少為一人說。以彼種種供養功德。比此說經所獲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況能具足受持讀習廣為人說。所得福利不可限量。
若有女人發菩提心。受持讀習書寫解說此心地經。如是女人為最後身更不復受。不墮惡道八難之處。於現身中感得十種勝利之福。
一者增益壽命。
二者除眾病惱。
三者能滅業障。
四者福智皆增。
五者不乏資財。
六者皮膚潤澤。
七者為人愛敬。
八者得孝養子。
九者眷屬和睦。
十者善心堅牢。
文殊師利。在在處處.若讀若諷。若解說.若書寫。若經卷所住之處.即是佛塔。一切天龍人非人等。應以人中天上上妙珍寶而供養之。所以者何。
若此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及諸菩薩緣覺聲聞。何以故?
一切如來修行此經。捨凡夫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賢聖皆從此經得解脫故。
文殊師利。
我涅槃後後五百歲法欲滅時。若有法師.受持讀習.解說.書寫此心地經.(因此經是)眾經中王。如是法師.與我無異。
<小加註= 對於虛空法,阿字門,蓮花,心地,大菩提心法,三摩耶法,金剛,大覺,佛心,三密門,五佛,佛眼母法,披甲十明,金佛十頂王,準字門,本尊變化成就相應等,以及32大甲相應行,能行如是教化身心二法時,能速得成佛. 若有法師真能行教化此證真法門時,其與佛無異 > <例如=若有上師,如能行演教無上瑜伽法等,己能解甚深法界宇宙懸妙觀心法門時 >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尊重此法師者。即為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得福德平等無二。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如是名為=正行供養。所以者何。
是大法師在無佛時。為濁惡世邪見有情。演說甚深心地經王。
使離惡見趣菩提道。廣宣流布令法久住。如是名為:無相好佛。
一切人天所應供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合掌恭敬此法師者。我授無上大菩提記。是人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人得聞此心地經。為報四恩.發菩提心。若自書若使人書。若讀念通利。如是人等所獲福德。以佛智力籌量多少不得其邊。是人名為=諸佛真子。一切諸天梵王帝釋四大天王。訶利底母五百眷屬。儞羅跋多大鬼神王。龍神八部一切聽法。諸鬼神等晝夜不離。常當擁護如是佛子。增長念慧與無礙辯。教化眾生令種佛因。
文殊師利。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臨命終時現前得見十方諸佛。三業不亂。
初獲十種身業清淨。云何為十。
一者)身不受苦。
二者)目睛不露。
三者)手不掉動。
四者)足無伸縮。
五者)便溺不遺。
六者)體不汗流。
七者)不外捫摸。
八者)手拳舒展。
九者)顏容不故。
十者)轉側自如。由經力故有如是相。
次獲十種語業清淨。云何為十。
一者出微妙語。
二者出柔軟語。
三者出吉祥語。
四者出樂聞語。
五者出隨順語。
六者出利益語。
七者出威德語。
八者不背眷屬。
九者人天敬愛。
十者讚佛所說。如是善語皆由此經。
次獲十種意業清淨。云何為十。
一者不生瞋恚。
二者不懷結恨。
三者不生慳心。
四者不生妒心。
五者不說過惡。
六者不生怨心。
七者無顛倒心。
八者不貪眾物。
九者遠離七慢。
十者樂欲證得一切佛法圓滿三昧。
文殊師利。如是功德,皆由受持讀習通利.解說.書寫深妙經典.難思議力。
此心地經。於無量處。於無量時。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具足修習。
汝等大會一心奉持。速捨凡夫當成佛道。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等.無量大菩薩智光菩薩等.新發意菩薩。阿若憍陳如等諸大聲聞。天龍八部人非人眾。各各一心受持佛語。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小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