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有很多法門,現在再從具體的方式與事例進一步說明懺悔的重要。


    俗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


在佛法裡有兩種偉大的力量:第一、是自性不作惡;第二、是做了能懺悔。


 


懺悔是認識罪業的良心,是袪惡向善的方法,是淨化身心的力量。一個人不怕造業,只怕不懺悔。例如佛世時,印度的阿闍世王曾經犯下了弒父篡位的彌天罪業,後來因為懺悔,終能得救。中國的悟達國師,累劫冤業感生人面瘡,透過懺悔,終於冰釋多生仇恨,並且留下一部「慈悲三昧水懺」,利益後人。


   


 不過,一般人在平常都不會想到要懺悔,一定要到甚麼時候才肯懺悔呢?


◆有病的時候,病苦折磨,他想到要懺悔了。


◆受苦的時候,艱難困苦來了,他想到要懺悔了。


◆困難的時候,做事時,這項不如意,那樣不順心,他想到要懺悔了。


◆年老的時候,他想到過去年輕時候種種非法、種種不是,就容易懺悔。


◆無力的時候,感到自己沒有力量了,那時候就想到要懺悔了。


   


知道自己錯了才懂得要懺悔,往往悔不當初;甚至身陷牢獄才知道自己做錯了,更是懊悔已嫌遲。所以,我們懺悔,要在平常的時候,要在我們有辦法的時候。


 


   如何懺悔愚迷、驕誑、嫉妒等惡業?


《六祖壇經》說,佛弟子平日於佛前依下列三段文懺悔發願,可以增長我們懺悔的力量:


「弟子○○,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迷妄所染,從前所有的愚迷惡業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驕誑所染,從前所有的驕誑惡業等罪,悉皆


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所染,從前所有的嫉妒惡業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載,在家信眾的懺悔法有五種:


一、不謗三寶,乃至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二、孝養父母、恭敬師長;


三、端正身心,以慈悲、道德待人;


四、六齋日不殺生;


五、相信因果。


   


除了上述的懺悔方法以外,一般佛教徒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如下六種懺悔:


一、說好話懺悔;


二、   捐善款懺悔;


三、   勤勞服務懺悔;


四、   成就他人懺悔;


五、用感恩報德的心懺悔;


六、以禮佛謝罪的心懺悔。


   


懺悔是生活裡時刻不可或缺的美德,例如:穿衣的時候,想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如何能不懺悔?如何能不想到母恩難報呢?穿衣服的時候,想到這件衣服是從工廠裡的工人一絲一縷慢慢地織成,我能不愛惜它嗎?


 


所以,穿衣服就可以懺悔。吃飯的時候,所謂「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


所謂「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一粒米所以能到我們的口中,那是經過了農夫的耕作,工人的製造,商人的販賣,同時還要結合水份、土壤、陽光、空氣等宇宙間所有的因緣、力量,才能成為這一粒米給我們充饑填飽。我在吃飯的時候,怎麼能不感恩懺悔呢?


 


所以,在佛門裡,飯前要念供養咒,飯後要念結齋偈,在吃前三口飯時要說:「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斷惡、修善、度眾,主要的,就是要懺悔、感恩、發願。


   


懺悔不但可以滅罪,而且可以增福。依經典記載,懺悔可得五種福德:終不遠離一切聖人;一切眾生樂見樂聞;入大眾時,不生怖畏;得好名聲;莊嚴菩提。


 


懺悔之後,罪業是否究竟清淨,可以依懺悔當時的情狀自我審查。


懺悔的相狀有三品:


下品懺悔:全身微熱而眼出淚。


中品懺悔:全身毛孔發熱出汗,從眼出血。


上品懺悔:全身的毛孔和眼睛都出血。這是最高的懺悔。


 


   一般人學佛修行,無不希望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但是為甚麼有的人有感應,有的人沒有?感應的原理就同「月現江心」。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菩薩就像一輪皎潔的明月,常遊在畢竟空裡,對大地眾生沒有分別心,只要眾生心中清淨無垢染,就像江河的水澄澈無波,月亮自能影現江心。所以沒有感應的人,不能責怪天上沒有月亮,應該怪自己的心海不清淨。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只要我們能時常藉著懺悔的法水來滌淨心垢,自然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