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一個人能修到眉心完全清淨,而親見到佛菩薩聖眾,他必定在修行過程中經過下面這些,而非是無緣無故的 [見到佛聖眾].
…………………………………………………………………………………….
執金剛言: 【想要修成驗的條件】
此善男子等, 必欲愛樂受持成驗者。
1.勤加精進.不得散亂。
2.莫生疲怠之心。
3.一一時中誦持,不得廢闕。
4.常懷慈心。
5.遠離色欲.修習淨行。
6.洗浴清潔
7.調和柔軟。
8.善學方法,須入呪壇。
9.為求大果, (當)斷邪言一切戲論等語。
10.(當)憐愍孤弱貧窮老少,資助愛念猶如赤子。
11.衣食知量。
12.同行知識,互相勸發。
13.於三寶處.深生敬信。
14.聽聞正法, 如渴思漿。恒求智慧, 聽察善友。
15.其所呪壇法則, 皆須明解毘那夜迦起障難相辟除方法。
16.亦須善學以火供養法
17.以及須善學獻非人食法(各種施食法都要會)
(例如:施天龍八部.施夜剎羅剎.施毘那夜迦.施鬼神.施地神.施餓鬼食)
18.(須善學)迎喚發遣諸手印呪法等。
19.又復須知居住之地。或山間面水壇岸。或好花園林本不枯乾之處。
或一獨大樹下。或佛舍利塔中。或清淨僧伽藍內。皆悉得住。
20.若有賊難.婬女.寡婦.旃陀羅.惡獸.毒蛇之處。及作皮靴家。屠兒魁膾家。養駝驢豬狗雞鷹遊獵之家。亦不近塚間.醫師.外道家。如是等處。誦持呪者悉不應住。
21.復應須觀所住之處=水無蟲蟻。飄落屍糞穢等物。青崖惡氣。亦不堪住。
應須遠離,方求勝處。沙石流泉澗池滋茂。方可停居而作誦持。
22.外既清淨,內亦貞明,忍貪欲意,深須捨離。
23.於諸瞋恚翻習慈忍。一切煩惱, 皆令降伏。
24.每日三時.入於塔中。或於空野作法之處。發露懺悔。於諸功德發生隨喜。
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25.願成佛心.常不離口。前夜後夜.精進思惟。
26.讀誦大乘微妙經典。
27.受持呪壇法則。令不廢忘。
28.念大怒金剛王等誦呪。發大歡躍, 觀尊形像,如對目前。
29.心樂修學。
30.至心觀照誦呪文字。令心眼見(至心的去觀咒幔,觀到心眼皆能見之)
31.(知)無常.苦.空.無有堅實。不隨五欲境界。
32.氣息調柔.勿令傾側。
33.審作軌儀。(審慎仔細的去做儀軌內容修法咒語等皆毫無缺漏過失)
34.若欲行起。詳定舉足(於下座後,身心皆能詳定自己的舉手投足)
35.誦呪文句, 字音體相。皆令分明。
36.若正誦呪時。有謦欬者.須忍。到頭到半或多或少。若其謦欬.皆須從頭覆誦。
**世尊,若呪師等。能依是法修行。不久即得大威靈驗。所有一切毘那夜迦等。不能作障。皆悉遠避。
.................................................................................
【修不成驗, 障礙重重的原因】
1)若呪師等,誦呪之時。言音不正,字體遺漏。口乾生澀,常足謦欬。使其中間斷續呪音(此時實在是內心混濁散亂故)。身不清潔 (臭到聖眾不進來)。當爾之時, 即被毘那夜迦得便。諸天善神不為衛護。
2)或復遇大患疾災難。法不成驗。如此非法。其呪師等不應作之。
(如果自己發生大災難,患大疾病,那時法不成效驗 )
3)唯以(要)一心應茅草上。結跏趺坐, 至誠誦呪。內懷慈悲。志心不令想念。
我為一切眾生作此法事。一坐誦, 至身不疲困 (為利益眾生故,其人身心不疲困)
任起行道,供養讀經 (起座後,去經行,找時間可以去讀誦佛經)。
(並作)讚禮世尊。
如上所說一切時中。應皆悉如是。
<出自:佛說毘奈耶經 > 小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