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逸多。我不為心口相違誑惑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嫉妒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傲慢不敬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無信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不調伏人而說菩提。
不為邪婬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自是非他之人而說菩提。
阿逸多。彼愚癡人以我慢故自謂勝佛 (以我慢心故自認為自己勝過佛)。
謗佛所說大乘經典。言是聲聞小乘所說
爾時.佛告尊者須菩提: 不應為二見人說般若波羅蜜。(不要為有二見人說空法)
須菩提白佛言: 唯然世尊。如佛所說。
佛言: 如是.須菩提。以無著心施,是名:菩提。須菩提言:如是.世尊。
佛言: 須菩提。不自讚毀他施,是名:菩提。須菩提言: 如是世尊。
佛言: 須菩提。汝觀愚人,起我我見。無慚無愧.為愛親戚。貪求活命.好受他施。
當知是人專造惡業
復次阿逸多。
菩薩於一切法.於一切菩薩法.莫生恐怖。
<菩薩心能接納一切法,一切菩薩所應學之法, 心不要怕去學 >
於一切辟支佛法.亦莫恐怖。
於一切聲聞法.亦莫恐怖。
於一切凡夫法.亦莫恐怖。 <菩薩於凡夫法,例如:做人做事的道理法 >
於一切煩惱法.亦莫恐怖。 <對世間的煩惱, 能轉煩惱成菩提善根 >
於一切盡法.亦莫恐怖。
於難精進.亦莫恐怖。
於是於非.亦莫恐怖。 <對是與非,一樣知心不動搖 >
於作不作.亦莫恐怖。
於畏不畏.亦莫恐怖。
於有於無.亦莫恐怖。
於心非心.亦莫恐怖。
於覺不覺.亦莫恐怖。
於業非業.亦莫恐怖。
於善不善.亦莫恐怖。
於安不安.亦莫恐怖。
於解脫不解脫.亦莫恐怖。
於修不修.亦莫恐怖。
於法非法.亦莫恐怖。
於靜於亂.亦莫恐怖。
於假於實.亦莫恐怖。
於信不信.亦莫恐怖。
於善念不善念.亦莫恐怖。
於住不住.亦莫恐怖。
如是菩薩於一切法.莫生恐怖。
<以上所講的,都能對一位修學菩薩增進智慧 與 等心, 即: 以慈悲喜捨心等同看待 >
阿逸多。我於往昔修如是等無畏法故得成正覺。悉能了知一切眾生心之境界。
而於所知不起知相。以我所證隨機演說。能令聞法諸菩薩等.獲得光明陀羅尼印。
得法印故.永不退轉。
若於此法.不如實知.言無善巧
(如果對於上述之法,不能如實的了知, 認為佛所說法無善巧法)。
終不得成無上菩提。(這樣終究是無法成就無上菩提的 )
<註: 善巧方便法,例如:中脈修法總總法,即善巧方便法.>
阿逸多。
我為四天下眾生說此法時。是諸眾生以佛神力。各自見釋迦如來為我說法。
如是次第乃至阿迦尼吒天。彼諸眾生亦謂如來唯為我說。如一四天下乃至三千
大千世界亦復如是。此諸眾生咸作是念。
釋迦如來獨生我國。唯為於我轉大法輪。
阿逸多。我以如是大方便力。能於無量無邊世界。
常於晨朝.遍觀眾生所應化者而為說法。
於中及暮恒以法眼等觀眾生。於彼世界而為眾生說一切法。
如是無量諸佛境界。所有眾生學菩薩者應如是修。
若彼愚人於佛所說.謗誹正法。妄執自解.用為真實。
若謗法者.則不信佛。以此惡業墮於地獄。具受眾苦永不聞法。
復次阿逸多。汝當受持如來密教 以善方便廣為人說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福光平等菩薩.無疑惑菩薩.定發心菩薩。妙心開意菩薩。
光明菩薩。歡喜王菩薩。無畏菩薩。心念遍到無邊佛剎菩薩。觀世音菩薩。
香象菩薩。滅一切惡業菩薩。住定菩薩。百千功德莊嚴菩薩。妙音遠聞菩薩。
一切智不忘菩薩。大名遠震寶幢莊嚴菩薩。求一切法菩薩。住佛境界菩薩。
月光莊嚴菩薩。一切世間大眾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誠如聖說。我等於此東方過六十恒河沙佛剎。於諸佛所恭敬禮拜。
一一佛剎唯見釋迦如來出現於世。我等於其七日之中遍遊十方。亦見釋迦如來出現
於世。不睹餘佛。遍遊歷已還歸本土聽受正法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 汝今諦觀。如來智慧不可思議。如來境界亦不可思議。
如是無等等是如來法。彼愚癡人作如是說: 唯一般若波羅蜜。是如來行.是菩薩行.
是甘露行。
佛告文殊師利: 作此說者與法相違。何以故?
菩薩行法具足甚難。
無著行.是菩薩行。
無我我行.是菩薩行。
空行.是菩薩行。
無相行.是菩薩行。
文殊師利。如是等行是菩薩行。學菩薩者如是受持。
若彼愚人心懷邪見。當知是人不了我法。
文殊師利:
汝等諸菩薩守護身口。於不善法.勿令放逸。堅固其心使不退轉。
為諸眾生具足說法。亦當自身住於法中。
我從久遠阿僧祇劫。具足成就無上菩提。以善方便廣為人說。令諸眾生遠離惡趣。
文殊師利:
1)若有愚人謗微妙法。即是謗佛.亦名謗僧。
2)又作是說。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說者.亦名謗法。
3)此法為菩薩說,此法為聲聞說。作是說者.亦名謗法。
4)此是菩薩學.此非菩薩學。作是說者亦名謗法。
5)復作是言: 過去佛已滅。未來佛未至。現在佛無住。唯我獲得陀羅尼法。
作此說者亦名謗法。
6)以謗法故言得陀羅尼者.是不淨法。於真法師毀謗所修。
7)復謗法師.雖有解慧.不如說行。(謗法師,雖然有這種聞思上的解慧,不能如說行 )
8)復謗法師行違於道。(謗法師行為違背於道)
9)復謗法師.身不持戒。 (謗法師身不持戒律)
10)復謗法師.心無智慧。
11)復謗法師.意無明解。
12)復謗法師.言無辯了。 (謗法師,不會很會辯論 )
13)復於如來所說文字.心無信受。
14)復作是言: 此修多羅,是此修多羅非。此偈經是,此偈經非。此法可信.此法不可信。
見正說者.妄作異論。於聽正法者.為作留礙。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
此是時.此非時。諸如此說.皆名謗法。
……………………………………………………………
復次文殊師利:
若聲聞說法.若菩薩說法。當知皆是如來威神護念力故。令諸菩薩等作如是說。
文殊師利:
如彼愚人.於佛現在猶生誹謗。況我滅後.受持我法諸法師等而不被謗。何以故?
(那愚人是)魔眷屬故。當知是人墮於惡道。如彼愚人貪求利養以(養)活親屬。
於如來法.心無信念。而復破壞如來教法。彼人親戚以朋黨心。往婆羅門家及長者所。
作如是說.讚彼愚人。於法於義.能知能解。明達根欲善為人說。受他信施.曾無慚愧。
以謗法.故身及眷屬俱墮地獄。
文殊師利:
我終不為無信之人說菩薩行。
亦不為貪著在家之人說清淨法。
不為二見之人說解脫法。
不為一見之人說出苦法。
不為樂世之人說真淨法。
文殊師利。
我於恒河沙等法門。以無著心為人演說。
又於恒河沙等法門。以有著心為眾生說。
若有樂空眾生,為說空法。
若有樂智眾生,為說智法。
若有樂無相眾生,為說無相法。
若有樂有相眾生,說有相法。
若有樂慈眾生,為說慈法。
若有樂因緣眾生,說因緣法。
若有樂無因緣眾生,說無因緣法。
此是有威儀法,此是無威儀法。此是空法,此是有法。此是有為法,此是無為法。
此是攝受法,此是覆蓋法。此是凡夫法,此是聖人法。此是色法,此是不善法。
此是愚人法,此是定法。
佛告文殊師利。
如是等一切法是般若波羅蜜道。
彼愚癡人在所言說。不依如來真淨教法謗佛正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如是愚人以近惡友現身起謗。如是世尊。以何因緣能免斯咎。
佛告文殊師利。
我於往昔七年之中。晝夜六時懺悔身口及與意業所作重罪。從是已後乃得清淨。
經十劫已獲得法忍。
文殊師利。當知此經是菩薩乘。未覺悟者能令覺悟。
聞說此經若不信受。以此謗因墮於惡道。
是諸菩薩明受我法。然後乃可為人宣說。如是受持能遠惡趣。
(是諸菩薩明白受持我法後,乃可為他人來宣說,如是來受持就能遠離惡趣 )
佛告文殊師利。
有四平等法。菩薩當學。云何為四。
一者)菩薩於一切眾生平等。
< 看待自己,看待一切眾生,乃至蟲,畜生,都要用平等心去對待 >
二者)於一切法平等。
< 一切諸法,皆是善巧方便,是藥,是工具,能令需要的人獲得當時之解脫 >
(例如: 印刷術,在民初時未有快速印刷,有人發心去做印刷,忽然間令當時的人都獲得
很大幫助. 致令後來書籍,刊物,佛經也能快速流通,都因印刷術而獲得很大效益.
當初發心的人所做此事,看起來是世俗的事,但成就利益無數眾人)
(例如: 看電視的國外動物頻道,看似在看電視浪費時間,但有人因為看了畜生道的可悲,
而發起了厭離此生死輪迴之心,當時的世間法, 對此人而言,就是一種法 )
(例如: 以愛心來教育養育孩童,看似世俗法,但此愛心卻能幫助此孩子健全的人格,
發展出光明前途,這於此孩子是一種愛的法. 於此父母,是學習愛心的法 )
三者)於菩提平等。
(隨時隨地都可以修學菩提心,它有四層的差異性,即:
外內秘秘密四層,都是一切眾生佛心等同)
(見富欲權貴眾生,而自心發慈心,即為慈菩提心 )
(見孤貧可憐眾生,而自心發悲心,即為悲菩提心)
(見他眾生獲各種美好,行各種善事行,心生歡喜隨喜心)
(對怨家.親人.愛人.憎恨之人,我心皆能遠離怨憎愛親之心,心常住於大平等心中)
也就是說,任何人事物,世俗或出世俗,都是菩提.
例如:有人落水,有人去救, 他就是菩提善心. 這種與想幫助他人的心的發心也等同.
(以上是外法)
內法之平等菩提心,就是見他眾生相同自己如佛本尊無二,像這樣的內菩提心法.
秘法菩提心,即眾生心中都有佛,與自己無二,修氣脈明點拙火之中道法.
真如菩提心,是一切眾生包括自己,都具有三身四智五智,光明空性清淨大力大能
無二差別. (這些要請真正菩薩來解說了 )
四者)於說法平等。
對佛所說法,都視同善巧方便,隨機而說,都是出發於要利益一切眾生.
都是藥,要讓有病的眾生吃的. 故對說法都以平等心來看待.
如是等四法。菩薩當知是四種法。
菩薩知已為眾生說。若有信者遠離惡趣。若不信者當墮惡道。
若善男子善女人住此四法。當知是人不墮惡趣。
復有四法。云何為四。
一者)於諸眾生心無退轉。 (面對各種眾生自己所受各種情事,心都不會退轉 )
二者)於諸法師而不輕毀。 (對諸法師不要輕易去詆毀,說他的不是 )
三者)於諸智人心不生謗。 (對諸有智慧之人心不要生出毀謗心來)
四者)於諸如來一切所說恒生尊重。 (對諸佛所說一切法都恒生尊重 )
如是四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善修學。終不墮於諸惡趣中
復次文殊師利。
菩薩以恒河沙等諸佛剎土滿中七寶。於恒河沙劫日日奉施恒河沙等諸佛世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如是大乘方廣微妙經典乃至一句一偈。讀誦三遍.
所獲功德。勝前布施所得功德。
若有誦持此經典者。所獲功德倍多於彼(單是獨誦這部經的話,所獲得的功德
是加倍大於上面講的所積聚的功德)。
設復有人.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所得功德亦不能及。
<註:怎麼說呢? 因為,讀誦此經,從自身的身心根本覺悟,了解,改變自己,修正自己,
發出善心,生起菩提心,於是,不再謗法. 若不再謗法,不再障他人學法聽法,不再障法
的廣大流傳,不再因為自己謗法導致他人退失而去,這種廣大的時間性,流傳性,
人心的廣播性,會經過千劫萬劫的種子累積,故其影響力甚為廣大不可思議.
好比有人是聲聞,有人不再謗法的去告訴他人不要去學菩薩乘,他因為聽到菩提心,
而發起殊勝菩提心,結果快速成佛. 又有人因為有人謗法,導致原本合和的處所,
合和的人,本來是都發起善心處,結果因為這謗法人的謗法緣故,令眾合和破裂四散,
大家都不再發善心菩提心,延誤了成佛之路. 故不謗法的功德,謗法的過失,
其勝過用外面的財物布施,勝過個人的六度波羅蜜的修行事, 因為它影響的層面,
是廣大,廣泛,久遠..... >
文殊師利。
如此經典名義廣大無與等者。汝諸菩薩摩訶薩應善修學,受持讀誦,廣為眾生分別解說。
爾時.一切大眾乃至十方諸來菩薩摩訶薩等俱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等受持。說此法時三十恒河沙諸菩薩等得無生法忍。
七十恒河沙諸菩薩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復有六十三億百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眾。聞佛所說心生歡喜。
於八十劫度生死流。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經六十三劫已具足成就無上菩提。
彼諸菩薩及一切大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作禮奉行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No. 275 [No. 274]
隋天竺三藏毘尼多流支譯/小龍女整理
......................................
註1.佛法廣大,深遠,不可思議,非僅少法,針對少數人.
註2. 前面所說,何以取得花卻不供養,自受用; 又塗香亦是自受用?
金剛乘又被稱為: 善巧方便道,自觀成佛本尊,以及身壇城諸多佛菩薩
本尊明王在身上,以及修觀了'智慧本尊溶入於自觀本尊身',
自己就是佛本尊,頂上有諸上師具足,這樣的觀修道,於是,將鮮花,塗香
作自供養,即是: 供養我自身之不動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
毘盧遮那佛,這些都顯現在一個金剛乘上師的身上.
故:有些未曾修學過密乘人,便毀謗言,此方便道非佛說,修這些太難,
不應去學. 此即為謗法.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