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諸菩薩由自功力。能於無上正等菩提。深生愛樂。是名第一。
<各方菩薩會因自己本身之功德了,能在發無上正等菩提之間,心中生出了深切
愛樂之心,這種本身本具潛藏之功德力,是第一種令他發心的力量>
 
由他功力。於大菩提。深生愛樂。是名第二。
<由此菩薩見到他人的功德力時,也會讓他發起大菩提心,而生出了深切愛樂之心,
這是見他人功德,而對他產生的影響力,此為第二種力量 >
<例如:此菩薩當他看見他人,因猛然精進的為了成佛故,而努力發心修持,之後,
產生了種種功德出來,此種他人之功德力量,對此菩薩就很有激勵的作用,能激發
他也想發菩提心,快點修行成佛>
 
宿習大乘相應善法。今得暫見諸佛菩薩。或暫得聞稱揚讚歎。即能速疾發菩提心。
況睹神力聞其正法。是名第三。
<由各方諸菩薩他在宿世輪迴中,他已曾經串習過很多與大乘菩提心相應的善法. 
所以他會在聽到稱揚讚歎大乘法的那瞬間,就能快速的發起了菩提心. 
聽到他人讚歎都尚且如此了,更何況他聽到正法時呢,
所以,他的過去生的串習力量,是第三種力量.>
 
於現法中。親近善士。聽聞正法。諦思惟等。長時修習種種善法。由此加行
發菩提心。名第四力。
<此菩薩在現前中,因為親近了善士,聽聞了正法,他回家後,便不斷的審諦思惟,
由於這樣長時的修習種種善法緣故,這種加行的力量,在現前讓他發起了菩提心,
此是第四種力量>
………………………………………………………………………………

退菩提心門有四因緣。能令菩薩退菩提心。


<有四種因緣, 能令一個菩薩退失掉他的菩提心 >.


 


1.      一種姓不具 <他本身並不具備菩薩種姓的性情>



2.      惡友所攝<此菩薩他被惡友給攝受了,被惡友牽著鼻子離開了正道法了>


3. 於諸眾生悲心微薄。
4.    於極長時生死大苦難行苦行, 是怯畏驚怖的 <修菩提行,經常是難行苦行,
難忍能忍,像這樣有時是很苦的; 但是如果怯弱驚佈害怕,不願這樣做時,就會
退失掉菩提心> 
<例如: 被人所陷害而受盡身心名譽苦楚,仍舊不退失其菩提心,仍舊願意發心,
願意救渡害他的人. 像這樣難行之苦行,他都勇敢無懼,仍願意發大菩提心 >
<又例如有菩薩善待他人,卻反而受他人之陷害傷害,令他受盡身心苦惱; 於畏懼
此種痛苦時,想再也不願救渡眾生了,只要渡好自己就好了. 此即是退失菩提心.>
 
<出自:勸發菩提心集 > 小龍女整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龍女(妙音) 的頭像
    小龍女(妙音)

    佛陀世界(1)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