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經文>
顯勝門
最初發心堅固菩薩。略有二種不共世間甚希奇法。何等為二。
者攝諸眾生為眷屬。二者攝眷屬過所不能染。
<白話>
最初發心堅的的菩薩,簡單來講,他有二種相當稀奇,不同一般世間人的
行止事. 是哪二種呢? 
一是攝召眾生都成為自己的眷屬
二是攝召來為眷屬的這些人,不與他們有任何的過失來染污自身心.
…………………………………………………
<原經文>
攝眷屬過有其二種。謂於眷屬。饒益損減。染污違順。如是二事。
菩薩皆無。
<白話>
攝眷屬過又分有二種:
1.不論這些眷屬對自己做出饒益之事,或毀損之事.
2.不論這些眷屬對自己做出違背之事,或順心之事. 
對這二事,這位菩薩他都不犯這些事.也不被這些眷屬來染污自己.
例如: 攝來之眷屬,成為乾子女了,成為好朋友了,成為男女朋友了,成為
夫妻了,成為認乾爹娘了,成為部下僕從了,成為弟子了.  像這些眷屬他們
做出了好事,壞事,破戒事; 眷屬來饒益了自己,胡亂來毀損自己了;或違背
自己,順從自己了.這位菩薩的身心總是如如不動,不會因此隨之起舞,在
扮演他自己的角色時,永遠是具足了正見,身心持守戒律,持守著菩薩之
菩提心戒..等行六度萬行.  
 
不因此而升起了其貪瞋癡慢疑五毒..與做出種種違犯行.
像眷屬吵著要去走走玩玩,這位菩薩仍舊堅持每日完成他本身的課業修持,
即使在外旅行,在為了滿足眷屬的哀求下,就邊玩邊修課業了.  
當眷屬犯過失時,他則溫婉的教戒眷屬,在其言動舉止之間,對眷屬做開導教敕,
皆具足了一切智慧德行. 意味著此菩薩本身,具備了三十七道品之德養. 
 
再如密乘道中教言:他見一切眾生盡是佛菩薩,了知他們在未來也皆能成佛,
也意願著眷屬能圓滿佛行,也能見到了眷屬心間皆有佛本尊坐於其心間.  
菩薩他知一切盡是法,於他心中了了分明. 不論他聽見什麼.
菩薩他知一切益損順逆之事,一切盡皆如夢幻泡影,總為圓滿其菩提心願而已. 
故此菩薩他的身心動意舉行之間,一切世法盡無染污.
………………………………………………………………………
<原經文>
最初發心堅固菩薩。於諸眾生。發起二種善勝意樂。
一者利益意樂。二安樂意樂。
<白話>
一直對自己的最初發心堅固之菩薩,他的內心,對諸眾生,發起了二種善良
殊勝之心.
一是: 想要利益諸眾生的意樂之心
二是: 想要將諸眾生都安置在佛陀的淨土中,都獲證了究竟佛陀果位,與佛陀
的智慧. 
這位菩薩他發起了這二種善良殊勝之意樂心.
…………………………………………………………………………
<原經文>
利益意樂者。謂欲從彼諸不善處拔濟眾生。安置善處。
安樂意樂者。謂於貧匱無依無怙諸眾生所。離染污心。欲與種種饒益樂具。
發心菩薩求菩提故。
所攝善法比餘一切所攝善法有二種勝。一因。
二果謂所攝善法,皆是無上正等菩提能證因故。
所證無上是此果故。尚勝二乘。況餘一切世間因果。
<白話>
何謂利益意樂-
此菩薩他想將諸眾生在不善處中救拔出來. 將眾生安置在善處之中.
何謂安樂意樂-
對貧困無依無靠的諸眾生處,在給予他們各種饒益利樂事物時,本身對他們
離於染污之心的. 例如以下~~
<見美色時,不會產生了想染污肉身之男女關係>
<升起了~我對他們行善行,我是高高在上的,他們是低下的傲慢心態>
<升起了~我行種種善行,他們應該好好報答我 >
<升起了~我做了好多善事,勸募活動,我是多麼了不起和殊勝,地位不凡的 >
<不是也不會,為了謀取財利,坐擁豪富享受,名利地位名聲為目的 >
 
這位菩薩,他永遠抱持著: 所做所行心行一切,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慈悲,沒有
任何目的,沒有了自己,不為任何所求,只願早日圓滿菩提,願一切眾生都
蒙受真正的究竟利益.
這位菩薩他這種心行,所攝之善法,比起其它一切有心行目的的所攝的善法,
有二種超越之殊勝.一就是’因的殊勝’. 就是指-他的起心動念是完全精純
慈悲心,沒有雜染之心. 所以他種下了殊勝的真正成佛之因. 所以,他的
因殊勝.因為有完全精純,無上正等菩提能證成佛之因,故將來他會獲證
真正殊勝的成佛果報.
這位菩薩他這二種殊勝,都勝過了二乘果位的聖賢人(因為二乘果位的聖賢人,
總是處在空性狀態,為了自身解脫為目的,不管其它眾生),更何況其它一切
世間的因果呢? 
…………………………………………………………………………………
<原經文>
發心菩薩有二種發心勝利。
一者初發心已。即是眾生尊重福田。一切眾生皆應供養。亦作一切眾生父母。
二者初發心已。即能攝受無惱害福。此菩薩成就如是無惱害福。得倍輪王護
守護。由得如是護所護故。若寢若寤若迷悶等。一切魍魎人非人等。不能
嬈害。又此轉受餘生。由如是福所護攝持故。少病無病不為長時重病所觸。
常益眾生。無勞無損。廣說勝事。大莊嚴論第二。


<白話>


一位發心菩薩,他獲得了二種殊勝的發心利益.


一者: 當他發心後,就是一切眾生應該要尊重的福田處. 一切眾生都應該要供養他. 也可以做眾生的父母了.


二者: 當他初發心後,即能攝受來無惱害的福報’. 怎麼說呢? 是此菩薩他成就了這樣不被惱害的福報,加倍獲得了轉輪聖王主眷的守護. 由於得到如此殊勝的守護,在他睡覺休息,或他惛惛沉沉時,一切魍魎魑魅人非人等,都不能來嬈害此發心菩薩 


又此菩薩,當他再度轉生時,由於他具有殊勝的福,足以來守護攝持他, 所以, 他少病無病,不為長時重病所上其身.


因此, 能夠常去利益眾生, 就會使自身心無勞無損, 獲得如是殊勝利益之事啊.


 


<出自: 勸發菩提心集/ 沙門慧沼譯 > 小龍女白譯整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