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地大,究竟有多大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照亮全宇宙
因為光在傳遞過程中,其波長會隨宇宙的膨脹而增加,所以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抵達地球時,我們測量其波長即可計算出這些古老光子已在宇宙中穿梭多久了,而知道宇宙的年齡約是一百四十億年。由於這些光子的波長已被宇宙的膨脹拉長至幾毫米,因此稱為「微波」,肉眼看不到,又由於其來自四面八方,故稱為「背景」。如果宇宙年齡是無限大,那麼微波背景輻射的光波長也會是無窮大(因而能量為零)而無法被測量到。 否則為何所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都距離我們一百四十億光年遠呢。 關於這一點,宇宙其實是沒有邊緣.也沒有中心點的,但體積有可能是有限大。
人類可以透過地球表面來想像這個問題,地球的表面積是有限大,但不管從地球哪一點開始前進,最後仍能回到原點,因此地球上任何一點都可以是中心點,而且地球表面也是沒有邊緣的;若用學理上的說法,可被說成:地球表面是在三度空間中被扭曲的二度空間,而宇宙可能是在四度空間裡被扭曲的三度空間,體積大小為有限。 宇宙在大爆炸之後的初期,所有的物質(包括重子在內)密度會因宇宙暴脹理論或宇宙殘陷理論而產生些微的不均勻性,經長時間在重力的作用下,物質密度較高的地方其萬有引力自然也較強,故四周的物質會逐漸被吸引,因此在「大者恆大」的效應下,最後便產生許多星系和星球。反觀其它密度較小的區域則因無法產生足夠引力吸引物質,而且被吸走,因此密度越變越小而形成了現在宇宙中的廣大太空。
人生苦短,能活上百年已屬難得,人類的歷史數千年、地球的歷史也不過四十六億年左右,這和宇宙的年齡大約有一百四十億年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談到廣義相對論前,可先做簡單說明。假設地球朝太空直線發射一個砲彈,砲彈本身有向外脫離地球的能量(正的動能),而地球有將砲彈拉住的萬有引力(負的位能),動能和位能相加的總和稱之為總能量,總能量一共有三種情況,分別是小於 0、等於 0、大於 0。如果總能量小於 0,砲彈最後會掉回地面。若是總能量等於 0,砲彈會以趨近於 0 的速度向無窮遠處飛去。要是總能量大於 0,那砲彈則是以趨近於非 0 的速度一直向無窮遠處前進。 同樣的道理,宇宙在大爆炸之初,具有膨脹的動能及宇宙物質間相吸引的位能。在宇宙學中,有一個參數叫做「總能量密度參數」Ωtot,若是 Ωtot 等於 1 則宇宙的總能量為 0,也就是我們的宇宙會永遠膨脹,依廣義相對論我們也同時知道,這種宇宙中的任何單位圓(以半徑為一的圓)其周長必為 2π,就好比在一個平的紙面上畫圓,故稱之為平式宇宙。
若 Ωtot 大於 1 則宇宙的總能量小於 0,所以宇宙最後會又再縮回大爆炸之前的原始狀態,又依相對論知此宇宙中之單位圓周長一定小於 2π,就好比在一個封閉的球體表面上畫一個單位圓,其周長必小於 2π,故稱之為封閉式宇宙。
反之,若是 Ωtot 小於 1 則宇宙的總能量大於 0,宇宙會永遠膨脹,且畫出來的單位圓周長必大於 2π,好比在開放的馬鞍面上畫圓,其周長必大於 2π,故稱之為開放式宇宙。 最好的解決方法當然還是憑藉觀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可以得知。根據宇宙學家過去三年來最新觀測結果,已知宇宙正是屬於平式宇宙。 | |
資料來源: | 《科學發展》2004年2月,374期,42~49頁(pdf檔) |
- Jan 25 Sun 2009 09:06
宇宙的奧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