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次說五種共同的鍛練自己的方法。


)  第一種鍛練:


修法之初, 是指初學者, 應該用大量好的飲食, 對三寶來作廣大供養。


在每月的十四日向三寶獻供養, 並懇請三寶蒞臨自己的居所來。


這種供養, 共分成四種供養 :


1) 頂禮供養 2) 物品供養 3) 讚頌供養  4)法供養


1)      頂禮供養 :


首先, 要頂禮三寶, 直立合掌, 想想諸佛菩薩無量不思議之功德, 並觀想頂禮時,


觸其具輪之雙足。


2)      物品供養 :


次獻以如花等物, 獻非他人所擁有之物, 用觀想去作無量之供養, 或將自身亦供養


給佛菩薩。


3)      讚頌供養 : 以具美妙韻讚頌。


 


4)      法供養   :


乃願根與功德, 出生自悲空無分之菩提心, 乃能讓眾生都能得到覺悟。


     三寶是遍法界微塵界中, 行人至少需供養一杯水, 獻上你對上寶的尊敬心。供養的目的, 是為了能得到諸佛的佛光普照。


     供養三寶, 應供上最美好之飲食; 將最好美食作三堆供堆,


唸嗡阿吽三遍作加持。觀想供品變成甘露海, 隨觀自修之本尊,


四週有無數三寶圍繞著。行人對此境獻以甘露供養, 並請其納受。


     如果沒有辦法作上述所說去作, 就獻上上述所說四種供養中之任一供養,


並且對三寶說: 至寶者, 請納受


  若無任何供物, 每天至少要供水, 若不如此作者, 皈依戒將退。


 


) 第二種鍛練:


乃寧願棄捨生命, 財寶, 也絕對不捨棄至尊至貴之三寶。


這是講=


1. 縱然有人威脅要挖我的眼睛、斬我的腳、耳、鼻、手等, 我寧願給他, 我也絕對


不會棄捨三寶。


2. 縱使有人威脅要殺我, 就算他殺了我, 我也絕對不棄捨三寶。


3. 縱始有人要給我整個世界的財寶, 但條件是要我放棄皈依三寶, 我也絕對不離棄三寶。


是我對三寶的心, 就應該像是這樣子的。


 


) 第三種鍛練:


不論自己發生何事, 生病也好, 辛勞也好, 安樂也好, 歡喜也好, 愁苦也好, 都應該陳設曼達與五種供養給三寶。向三寶作皈依, 並且再次的召請三寶。


(= 五種供養: 即是=....)


1. 當召請三寶來後, 就虔誠的對三寶說=


「大師, 大金剛持, 一切佛菩薩, 祈請您們垂聽弟子我說!!


祈願我的一切病痛苦惱都不生, 我絕不會為一切惡魔所擺布, 我絕不造作任何的黑業, 這些從今以後都不會產生在我身上。祈願我能得安樂, 諸事吉祥及賢善。」


 


2. 此外, 還適宜用朗聲來誦經, 諷誦, 以及供養食子, 以此供養三寶來


積聚福德資糧。用這樣的方式來作為鞏固加強皈依的基本。


 


3. 當自己生命中面臨無助的時刻, 也千萬不可以生出邪見來, 想「三寶是沒有用的, 是欺騙人的, 自己這樣虔誠, 三寶卻根本也沒有加持我, 這些佛法根本是假的;


老天根本看不到我, 天不公平」。這樣是在自己最可悲時, 反而更去造作毀謗、埋怨三寶及天的黑業。


  你反而更應如此的去想= 「這些都是自己的惡業現前, 況且, 當惡業報完以後,


自己就舒暢了」。


 不要去找外道作占卜, 或甚至去作巫術等事。此時此刻, 你更要作如上述所說之


皈依方式, 更勤快的向三寶作皈依, 祈請三寶的怙祐才是!


 


) 第四種鍛練:


不論要往何方向, 應當要憶念諸佛菩薩, 並向之作皈依。假如明天要往  東遠行去,


今日當陳設曼達, 作廣大供養該方向之諸佛菩薩。


, 該如何來作召請呢? 應當於出發時作如下召請文=


「大師, 金剛持, 一切佛菩薩, 敬請垂聽弟子我之祈請!! 祈請平息來自  人及非人對我的障礙和災難, 並祈求諸事皆吉祥如意順心所願, 從出發到目的地, 都是平平安安出門, 平平安安的回家來。」


     這個祈請, 如果不是在出發前一天作, 也可以在出發前這樣作。


     如果沒能夠像上述這樣作, 在你出發離家門十步或七步內, 忘記快作皈依, 你的皈依戒就損壞了。


     一天中如果你的心能夠投入作皈依, 就沒有什麼事或什麼人非人等可以來蒙蔽你的心了!!


) 第五種鍛練:


當思維皈依之功德, 並且要數數的修習之。皈依三寶後, 就應當把皈依境當作為你一生所有願望的仰賴處, 同時, 你也要仰賴諸聖眾祂們, 絕對可以保護你的下半生到死亡中陰時。你應當守住三寶, 把三寶當作是你唯一皈依、唯一依靠的處所, 並且你要不斷的召請祂們, 祈禱三寶加持你, 不忘記你, 永遠不棄捨你, 你要永遠和祂們在一起, 分分秒秒, 一刻也不分離。


1.       要經常想想, 三寶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 不管你見到塑像、雕像、畫像、舍利塔、經卷等, 這些, 你都要想, 祂們都是佛的法身的代表。


所以, 當你去禮拜, 或作供養, 或召請三寶, 你突然間似有所領悟,


領悟到你自己的法身自性時, 你不必驚訝, 因為, 這是有可能發生的。


 


2. 就算你不生出這樣的覺受, 你去禮拜三寶, 供養三寶, 也能結下因緣,


   你來世一定可以成為某一個佛的弟子的。


 


3.       不管你心中生起什麼覺受, 還是感受, 這種覺受和一位覺悟者的功德


喜樂一模一樣, 你都要想說 = ! 這是上師三寶賜給我的加持啊 !!


   不管你遇到什麼樣的難題, 或則你的苦惱心生起時, 你都應該想=


這是我自己的惡業現前啊 !! 倘若你能夠如此, 你就能夠斷除自己一切的黑業。


4. 總之啊 ! 如果你心中不信賴三寶, 反心生邪見的想: 三寶根本沒有能力來加持我 !! 像這種人, 將來也難保不下最下層地獄的可能性 !!


.


= 皈依三寶有何功德呢 ?


= 皈依三寶具有八種功德。


1.       與佛弟子聚= 皈依後, 就叫作: 佛弟子。如果不皈依, 就不入佛弟子之列, 縱然自認為自己是聖人、大行人、活佛。


2.       成一切戒=如別解脫等之器。反之, 若失去皈依戒, 以之為基礎的其他戒也毀掉。


若要還淨, 還淨皈依戒就足夠了。就是在三寶前向之獻供養, 並作皈依,


這樣就夠了。


3.       皈依三寶, 滅斷過往生中積聚之一切業障=意即當受共的皈依時, 自身之障礙即刻消減; 當受不共皈依後, 障礙將完全斷除掉。


4.       能具大功德=


世間的功德, 例如=長壽、健康、光彩、尊貴、財富等, 在你皈依後, 即得。皈依以後, 也有無能勝證悟出世間之果(將來漸次能成佛果位)


 


5.       能免去人非人之襲擊, 以及免此生各種障難=更謂真實皈依生起(當你修行修出自性三寶時), 此生不受人為障礙, 亦不為非人所害, 例如=龍及惡鬼等。


 


6.       一切所願成就=若皈依之真實感受生起(真正的自性覺受), 無能不成就所願者(就沒有什麼願望不能實現的)。要言之, 若深信皈依處, 就能得一切所願望, 就好像召喚如意寶珠一樣, 要什麼就是什麼。


 


7.       不墮下道、惡處或邪途=下三惡道, : 地獄、餓鬼、畜牲。惡處即是生在沒有佛法的邊地。邪途即是非佛法之見。不想要進入這五道路, 去皈依就可以了。


 


8.       最後為疾速得圓滿正覺, 更何待說能獲其他之利益呢?


正如許多密咒的大乘教法中所說的, 依法去修持, 一定能即身和即生得悟。所以, 你應當斷除只要間歇作皈依就好了的邪見。不僅如此, 你必須日夜不斷作皈依, 如此, 必定可以疾速得證圓滿正覺。


. = 皈依之正行, 又是如何去做呢 ?


(正行的意思是指=真正要怎樣去作皈依的方法)


=


皈依的人, 應該持著一種極度熱忱希望之心態, 來作這樣的思維 唸誦:


「願安住一切眾生於圓滿正覺中, 以此緣故, 所以, 我要積集資糧,    


淨除障礙 清除阻礙。 因此, 直到我證悟成佛之間, 我即時作皈依」。


隨後, 唸下文三遍:


1. 一切人中之最勝, 十方一切諸佛, 我與無邊諸有情, 直至菩提永皈依。


2. 一切無執之最勝, 十方一切諸法, 我與無邊諸有情, 直至菩提永皈依。


3. 一切聚集之最勝, 十方不退聖僧, 我與無邊諸有情, 直至菩提永皈依。


4. 我皈依佛, 我皈依法, 我皈依僧。(盡力一直唸此….)


5.       再召請三寶三遍, 唸下文=


三寶 !! 祈求您們加持護念我, 此生能遠離下三惡道之恐佈。祈求一定要緊抓住我, 別讓我墮入邪途去 !!! …….其他祈禱


6.       最後, 再說=


功德之根, 以此願為眾生之利樂故, 所以, 我一定要迅速的得到佛位 !!


.


= 在受皈依戒當時, 應該如何作呢 ?


= 1.       皈依者, 應該帶鮮花去。


2.       當頂禮繞行具戒上師時, 供獻鮮花, 並白言:


當頂禮繞行具戒上師時, 供獻鮮花, 並白言: 大師慈鑒。十方諸佛菩薩慈鑒。從今直至得證無上正覺之間, 說自己名, 皈依人中之最尊, 億萬圓滿法身佛陀。

   皈依離執之最勝, 大乘之教法。   聚集之最勝, 不退轉聖菩薩之僧眾。  


(在唸完三次後, 就得皈依戒。) (這些, 皈依時, 師僧會唸, 皈依者跟著唸即可)



3. 於是, 就頂禮散花。


蓮花生大士所教授予依喜蹉嘉佛母 – 小龍女整編


</< bod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龍女(妙音) 的頭像
    小龍女(妙音)

    佛陀世界(1)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