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中西部洪水肆虐 英相視察災區(圖) 24日2:13 | |
組圖:英國豪雨成災 一座小鎮被淹沒(圖) 23日15:58 | |
日本地震8死800多傷 核電廠輻射水洩漏 17日16:27 | |
組圖:日本地震過後 一片狼藉(圖) 17日2:16 | |
捷克証實境內又爆發兩起H5N1禽流感疫情 12日5:15 | |
緬甸中部洪水氾濫 數以千計民眾無家可歸 9日22:15 | |
歐洲遭到熱浪豪雨襲擊 災情層出不窮(圖) 27日4:14 | |
颶風季或再度發威 災害來臨因應之道(圖) 24日1:40 | |
英國中部暴雨嚴重水浸 16日19:25 | |
巴基斯坦近二百人熱死 12日17:41 | |
泰邊境傳緬甸移民患高抗藥性結核病 12日0:45 | |
熱帶風暴古努肆虐 伊朗四萬人受困洪水(圖) 9日21:24 | |
馬來西亞爆發禽流感 官方立即撲殺雞隻 6日19:45 | |
熱浪襲擊孟加拉 酷熱造成六人喪生 31日20:8 | |
烏拉圭水災嚴重 政府定位為全國性災害(圖) 12日22:2 | |
國際社會採取行動 減少瘧疾死亡 23日20:12 | |
澳洲乾旱重創經濟成長 22日17:5 | |
世衛設協調中心改善國際公衛安全 2日20:15 | |
聯合國氣象專家警告 氣候暖化將帶來嚴重災難 2日14:45 | |
索羅門群島今晨地震規模上修為八 傳九人失蹤 2日10:52 | |
王維洛:談京杭大運河嚴重污染(圖) 30日1:53 | |
印尼不滿世衛分享禽流感病毒樣本 26日21:1 | |
印度暴風雪雷電冰雹襲擊 近七十人喪生 14日21:52 | |
印尼強震死亡人數下修為52人 7日22:8 | |
巴西聖保羅州平均溫77年內上升2.6度(圖) 6日21:26 | |
布什視察龍捲風災區呼籲國民奉獻救災(圖) 4日23:0 | |
外電評論:全球水資源危機深重(圖) 4日4:26 | |
克什米爾泥石流13人死 25日8:43 | |
布基納法索腦膜炎258亡 25日8:15 | |
瓜地馬拉市區破大洞 千人逃難(圖) 25日6:53 | |
強震侵襲印尼摩鹿加省北部 海嘯警報撤銷(圖) 20日23:51 | |
雅加達水災罹難人數增至八十人(圖) 10日21:57 | |
土國東南部有雞染禽流感亡 9日9:6 | |
聯合國呼籲各國加強災難風險管理 8日19:23 | |
印尼雅加達洪水為患 官員警告可能引發疾病(圖) 7日2:43 | |
外電評論:全球健康面臨嚴峻挑戰(圖) 6日12:31 | |
雅加達洪水肆虐 救難人員搶救受困災民 6日3:37 | |
周期水患侵襲 雅加達全面癱瘓(圖) 6日2:49 | |
氣候變暖 人類負最大責任(圖) 2日22:3 | |
日本東鄉町暴斃雞隻證實感染N5型禽流感病毒 25日20:18 | |
英國降下入冬第一場瑞雪 影響交通運輸(圖) 24日21:15 | |
歐洲風暴至少27人死亡 19日10:26 | |
禽流感再爆發 亞洲亮紅燈(圖) 16日14:33 | |
香港禽流感再次亮紅燈(圖) 7日23:30 | |
南亞大海嘯兩週年 紀念儀式充滿祈禱與淚水(圖) 26日23:51 | |
印尼發洪水十一萬人流離失所 25日21:23 | |
澳大利亞大旱威脅農業 多城限水(圖) 24日8:49 | |
馬來西亞萬餘人避洪水離家園 20日21:34 | |
颱風榴槤侵襲越南造成20多人死亡(圖) 5日17:45 | |
新加坡提供五萬美元物資給菲律賓救助災民 5日17:45 | |
菲律賓進災難狀態 死亡逾千(圖) 4日0:36 | |
菲律賓集體下葬颱風受難者遺體 3日13:1 | |
超級颱風重創菲 至少388死96失蹤(圖) 2日1:22 | |
都市效應 冬天在曼谷消失 30日18:56 | |
千島群島發生八點一強震 日本防海嘯(圖) 15日20:35 | |
北海道龍捲風 專家分析實乃罕見現象(圖) 9日0:21 | |
英首相布萊爾呼籲全球行動控制暖變 31日9:40 | |
夏威夷地震損失初估超過四千萬美元 18日9:4 | |
鼠尿病猖獗 泰北三十一死 13日10:28 | |
菲國南部發生地震 無人傷亡 5日17:51 ............................................................................................................ 全球暖化、台灣發燒 你知多少http://env.tmv.gov.tw/?q=node/26 北極冰山的融化、萬年冰河的後退、天災越來越劇烈、花季大亂、四季變調......這些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氣候異象,正是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正如【不願面對的真相】這不紀錄片中所提: 「我們坐在一枚定時炸彈上面,如果全世界大多數的科學家是正確的,人類只有十年的時間避免一場大災難......」,防止全球暖化現象已經刻不容緩,而你我都可以成為防止暖化現象的一份子。
雖然台灣未加入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協議》,但身為地球村的居民,理應為暖化現象近一份心力,但令人遺憾的是,相關單位並未重視這項協議的精神,據統計從一九九○到二○○四年,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111%,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速度,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其嚴重性可想而知。
為何台灣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這麼高,是因為台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會造成這樣的現象。但是,全球暖化對台灣會造成什麼樣的直接影響?根據科學家的模擬,如果暖化現象不加以控制,到了世紀末海平面會上升六公尺,屆時台北、台南、高雄等地,都會成為汪洋一片,屆時,會有四分之一的台灣人,成為聯合國定義中的「環境難民」。
其實,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從日常生活中究可以做起。台灣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汽機車廢氣,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一千元約37公升的汽油約會產生26公斤的二氧化碳,而這些二氧化碳需要一棵樹花17年的時間來吸收,如此驚人的數據讓人不得不重視,因此,出門旅遊儘量搭乘鐵路、大眾運輸;開車時減少車上的重量,不但省油、也可以減少廢氣排放,只要小小的動作,就可以改變環境,你我,都可以做得到。
<感謝準提功德聚 - 自在光 ~ 資料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