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那師利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


問1)        菩薩何因身有所行。不令他人得長短。口所言。不令他人得長短。心所念。不令他人得長短。


白話=


菩薩是何因,能夠~


當他的身體有所行時,都不讓他人有長短是非


<不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引起他人長短批評; 也不令自己害他人被人批評長短>


當他嘴巴講話時,都能不讓他人有長短是非


<講話不引起他人長短; 也不講他人長短是非; 或講些話,有意無意去害到別人被他人講長短口舌是非 >


其心所念,之人事物,都不令他人因此而起長短是非


<就是心所念到,不導致他人獲得長短 > <因為菩薩的心念力量非常強盛,其心念中所起,能導致他人長短 >


 


2) 何緣身不法他人長短。口不說他人長短。心不念他人長短。


白話解=


菩薩他到底是行何緣,


能於行為舉止與人事物接觸時,不做出導致他人長短是非的事來;


嘴巴不說出他人長短是非的話;


心不念他人的長短是非.


<例如: 好好持守殺盜淫三戒,持口四業戒律,持意三業戒律,就不會導致他人有長短是非 >


 


<菩薩見到眾生無法守持五戒,故發願守持五戒,將自己作為眾生的模範生,榜樣,故菩薩在身體行為上,語言上,心意上,菩薩不作出落人口實的事情來. 菩薩是絕對不作出會讓人來批評的事. 


 


菩薩不會在人前人後批評他人,講他人長短; 菩薩不講出引起他人被別人批評的話,菩薩不講傷害眾生的話,菩薩不說出淫穢的話,不講謊話,不出惡口,不罵髒話,不講穢語,不作二舌搬弄事非,不胡言亂語惑亂他人,不造謠生事,不說些讓他人名譽受損,自尊受傷的話,這些話菩薩都不會去說.  菩薩講話,都是經過三思而言.


 


菩薩在起心動念時,永遠是具足 慈心,悲心,愛心,憐愍心,愛護心,心量廣大;


菩薩不會起憎惡心,批評心,計較心,怨恨心,藏覆心,忘恩負義心,過橋拆河心,勢力心,差別心,居心不良心,下劣心,報仇心,瞧不起心,厭惡他人心,愚心,癡心,以邪心誤解他人之心,瞋心,恨心,貪得無厭心,卑鄙心,..... 相反的,菩薩的心念恆常只有無盡的願心,菩薩不起不良之心,菩薩不在心念中懷惡他人,批評他人 >.


 


問3)        持是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眾阿羅漢辟支佛。及諸天人世間人民。所不能及知。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無能逮者。無有能動轉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無有能害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皆成就遂意。身所行事淨潔。口所言淨潔。心所念淨潔。身所行無瑕穢。口所言無瑕穢。心所念無瑕穢。身所行智慧在上頭。口所言智慧在上頭。心所念智慧在上頭。


白話=


菩薩他持守著的他自身的 行為舉止、嘴巴講話、起心動念, 都不讓他人起長短是非的, 這種高超品性與德養,是所有證得阿羅漢果的、證得辟支佛果的都比不上的。所有諸天人民,所有世間人民所不能及,所不能知菩薩他的心品的。


 


沒有任何人的身行語言心念可以轉動菩薩的心,沒有任何人能夠害得了菩薩的(因為菩薩功德無盡,十方皆有守護神在守護他,佛都看顧著他,菩薩他本身因為其身心端正,故人與非人都無法害他)


菩薩的行為舉止、講話、起心動念, 統統成就遂意 (要如何就如何; 說什麼就成什麼; 想什麼就成什麼)。


 


菩薩他的行事潔淨; 嘴巴講出來的話淨潔; 心所念皆淨潔。


身所行沒有缺點污穢; 講出的話沒有缺點污穢; 心所念沒有缺點污穢。


因為菩薩身所行任何事, 都有智慧在上頭;


嘴巴講出的任何話都有智慧在上頭;


心念所起, 都有智慧在上頭。









4)生時端正。生時智慧。生時布施。生時種類中好。生時於尊貴家。生時面色好。生時善相與眾異。意所念皆強。多所護持不忘。無所愛惜。高才猛健。猛中尊。猛中貴。猛中勇。猛中勇猛。猛中無有比。所識為無有能斟量者。所議無有央數。所議為不可計。無有邊幅。無有能勝者。慈愛於佛經。皆前世筋力行所致。


白話=


所以菩薩他在出生時就會長的很端正,一出生就會很有智慧,一出生就很愛行布施,就會出生在種類最好中,出生時就會尊貴家中,出生時就會面色絞好,出生時天地出現瑞善相會與眾人不同。


 


他的意所念都非常的強,並大部份都能護持不忘失的. 他的心量非常廣大,對世間的人事物, 沒有什麼事會讓他愛惜不捨的. 他是才能高,勇猛精勤,健力迅速敏捷. 他是猛中最至尊猛的,  是猛中最尊貴的,是勇猛中的最勇者,是勇猛中最勇猛者. 是無人能比的。


 


所有認識他的人,沒有人有那種能力能夠去斟量他的。


如果去議論他到底有多勇猛精勤,也弄不清楚的;


如果說去計算他到底有多勇猛精勤,也算不清楚;


如果說要去知道到底祂勇猛精勤的程度到底到哪兒,也測量不出來的;


沒有任何人可以超越過他;


他慈愛於佛陀所說的經典,都是因為在過去累世以來,用身體、力量、行為、努力去行持而得來的。  


 


5)多所出入語者。人皆信用之。無有不敬附者。身所行。無有不淨潔者。諸所視經。無有不了知者。一心降意。思惟明曉。迴念入禪。出入五音中。入於四事中。入於三事中。入於十二事中過去當來今現在所出生福祐功德中。


白話解=


菩薩他進出講話人人都相信他. 沒有不尊敬不想依附他的。


菩薩他的身體所行,沒有不淨潔的。


菩薩他看諸佛經時,沒有什麼是他的智慧所不能了知的。


 


菩薩他能專注一心,在思惟中就能明曉其意,且能迴念入於禪定之中.


菩薩他出入五音中,出入於四事中,出入於三事中,出入於十二事中,不管怎麼出入


,其過去、未來、當來今現在, 都是出生在福祐功德之中的。


 


原文)


入於七覺意中。入於虛空無常無所罣礙中。入於六波羅蜜經中。悉具足念善慈愛愍傷等。心悉無所憎愛。入於十種力慧中。為諸天梵釋。阿須輪鬼神龍所供養。悉愛護十方人。


白話=


菩薩他入於七覺支的意念中時,他入於虛空無常、無所罣礙之中時.  


菩薩他入於六度波羅蜜經中時,他都是具足了意念之善、慈愛心、能悲愍哀傷十方眾生(菩薩六度萬行,每一個舉心動念,舉手投足,都具足意念之善,慈愛心,悲愍心)(不同於一般眾生,常行不平等心,分別心,大小眼心,或 計算衡量心)(菩薩的出發點都基於善.慈.愛.悲)


 


菩薩沒有憎恨情愛執著。能入於十種力慧中,被諸天梵釋天,阿須輪鬼神龍所供養著; 而菩薩的心是恒常的愛護著十方眾生的,而沒有差別心。


 


原文)


諸有驚怖者。皆歸仰得解。諸有恐懼急緣者。無不得安隱者。明於十方。如燈火如炬火。如大火如日月。過度諸世間人。如船佐。如船中人。有尊師。於諸天世間人民蜎飛蠕動之類。極善極豪。都於大眾中。最獨尊雄中復重雄。極上無有與等者。如是法當何以致之。


白話=


如有任何驚佈的眾生,只要歸仰著菩薩,就能獲得解救(菩薩具有大能力大功德故)。


任何有恐懼急難時,快去依靠他,就無不得到安穩的(不會見死不救)


菩薩他的光明照耀著十方界,就好比燈火般光明,像炬火般光明,像大火光一樣,像太陽光照耀世間大公無私一樣,像月光普照世間如此慈祥無比。


 


當菩薩去渡化世間人時,他就像個船夫一樣,一個人那麼辛苦的划船載乘那麼多的眾人; 即使那麼的辛苦亦在所不厭捨。


 


菩薩也像船中人一樣,會和眾人一起同船共渡同甘共苦,即使他已經能自我解脫而去時。


 


菩薩對諸天世間的人民,乃至小到如蜎飛蠕動之類的微蟲,菩薩就像一位尊貴的導師一樣能捨尊貴而教導眾生。


 


菩薩對世間人,即便是小到如一個小微虫,菩薩還是會用極善極好的態度去對待之,菩薩不捨一切眾生。


 


像菩薩這樣,他於大眾中,可以說是最獨特之尊貴,是極善中之善,極豪中之豪傑,英雄中之英雄,極上之無與倫比,無人可以與之比美相等的!!


 


像菩薩能達致如是法,請問文殊師利大菩薩啊,請您告訴我們,菩薩究竟是如何修行而得致如此的呢?


 


 



 


<出自: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


小龍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