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告長者。緣覺者。


本發大意。為菩薩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以用望想求為尊豪天上天下咸令自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德重巍巍堂堂無能及者。


(緣覺乘人他最初原本之意是發大心,要行菩薩道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禪定智慧. 而用此六度萬行希望冀想自己成就豪尊,3280種好,威神德重巍巍堂堂而無人能超勝過他,成為天上天下眾生之歸依).


 


不解如來色身所現。因世愚人不識大道。斷生死流不能反原。盡生死本故為現身。相好嚴容。文辭言教以化愚冥。顯示大明及著相好。謂審有色像。


(然而,因為不解如來色身之所示現,是因為世人愚癡不識大道為何,不能斷生死流不能盡生死輪迴根本而返還本初佛性,為此緣故而化現佛色身相好嚴容. 再以文辭講法來化愚癡頑冥眾生. 以顯示大明及好相,令眾生看此色像,卻令眾生認為真有此色像)


 


雖行四等四恩六度無極三十七品。觀十二緣欲拔其原。不解本無悕望大道。正使積德如虛空界不得至佛。所以者何。用不達故。


(此人雖行四等四恩六度無極三十七道品,並觀十二因緣,欲拔其輪迴根原,然而,卻因為 {不解--回歸本源這件事,是不能用悕冀心想從本源大道中去求得什麼}.  就好比努力去積福德如虛空一樣多,這是不能證得成佛之事的. 為何會這樣呢? 因為不通達大道真理緣故.


 


(:我們用更簡單,世間人更容易聽懂的話來講. 也就是想學大道證得成佛,是不會在世間上得到更多,反而應是失去世間一切. 積德,這個德,唯有在人間,出世間的是智慧,是光明. 人間人他講德,但在其它時空層中是不講德,而是講能量,能力. 在靈界,誰的能量高,誰更加光明,誰的法力強,誰就是王.它沒有所謂道德這樣的理論,說大家要互相禮讓,有能力的人要讓沒有能力的人. 它不是這個樣子的. 它就像是弱肉強食的世界. 而出世間了呢,沒有所謂福德這樣的事. 它是低層次的時空層內的東西. 超越過這種時空層,出了三界外,是光的世界,沒有形像的世界,不是所謂積了很多的德,有了這樣的想法,故成佛了. 它反而應該是一塵不染,一念不生下,而證本初佛性.  這個像禪宗講的一染不生.清清淨淨.


 


何謂不達。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四等四恩有所悕望。念救一切五趣生死。解空無想不願諸法。曉一切法如幻化夢野馬影響芭蕉泡沫皆無所有。道慧無形等如虛空。無所增壞普度眾生。


(為何說他: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四等四恩,有所悕望去念救一切五趣生死輪轉有情眾生,解空性,無有想,無願,一切諸法等等],而不能知道: 一切諸法皆如夢幻泡影,如日月所照之芭蕉影子,如水中倒月,如泡沫一樣,皆過眼煙雲即無所有,根本找不到在何處. 道慧是無形的,是等同虛空一樣,無所增壞,應以這樣的心去度眾生的].


 


佛於是頌曰


 本發菩薩意  志慕大乘業


 但欲著佛身  不了無適莫


 布施戒忍辱  精進禪息智


 四等恩六度  惟己樂無為


 慕三十二相  八十好巍巍


 天上天下尊  脫五陰六衰


 但察其麤事  不能觀深微


 雖欲度十方  心口自相違


(雖欲度十方有情眾生,然而心口自相違. 真正的心應該是一念不染的,卻有要成為一切眾生之尊師這樣的想法).


 不了如幻化  水沫泡野馬


 芭蕉如夢影  妄想甚眾多


 正使作功德  猶如江河沙


 心懷無上真  不解除眾魔


 


<出自: 佛說演道俗業經 > 小龍女


…………………………………………………………………………………………..


加註:


以下的例子,並非指緣覺乘,而是講述某種修行人的心態. 但有那麼點類似.


 


就像有人努力的去修持~四等四恩六度無極三十七品,觀十二緣,快點種福德田,讓自己福報更大,最後就可以登座成為上師,成為眾中豪尊,大家都來禮敬他,他具3280種好,他成為眾生之歸依處,他救度十方眾生.


 


就像有人努力修法的目的是為了: 成為密教上師,可以高座法座上,受萬人朝拜,具一切福德莊嚴,救度眾生. 以這種目的和企圖心去修行的. 而不是因為大悲心,自然而然去救眾生的. 所以,為了要登上寶座,故用盡各種方法努力去增福報,行善積德的目的動機,是想將來所獲得的報償能更加的好在自身上,這個叫回饋金,投資報酬率. 所以,他要計算,計算怎麼樣能更加的讓自己快速登上寶座.


 


於是他準備了很多錢,要去供養他的上師,經過計算衡量,因為供養上師所獲福報最大,故要做這件事. 拿錢救濟小乞丐所得福最小,故不予考慮. 因此,他失去了平等心,只想種福田,卻不願修悲田心. 卻不是基於:供養我的上師的緣故,是因為上師恩重於我,開啟我慧命,教導我智慧,令我於心續於無量無邊劫中皆無盡殊勝,是以如此發起感恩圖報心.


 


因為計量說,親近上師仁波切可以獲得上師之器重,可以增加自己的人脈,故要多親近上師仁波切. 對其它小喇嘛對他無利用價值者,就不必看他們一眼. 這是在增長勢力眼.


 


或努力向外說明,自己是法王之心子,因為是心子,所以他有多麼的殊勝. 這是傲慢心導致.心不心子,乃有諸佛共同認定,非由自己認定 


是否為心子,要去點這裡看諸佛認定之人: http://tw.myblog.yahoo.com/jw!.RTviwacSESA4_clkm1O/article?mid=443&prev=494&next=420&l=f&fid=11


 


又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該如何如何. 像這些的想法,動機,出發點,其心念都不在於當下. 當下的心其實應該是~~此時此刻此秒. 而非過去,現在,未來,如何成佛,與成佛之時,與度眾生.


 



當下的心,:一念不生,一塵不染,無念,無想,無音聲. 以如此完全清淨心澈見如來. 當下之心,應是:具有無盡大悲,以此,自心自然見虛空大光明,是為:如來~



活在當下的佛心,如果想要練習,就先從每一念頭注意起. 於是,就會看見自己的念頭可能充滿了五毒. 思想可能充滿了惡,或充滿了善. 而根本沒有轉心向道,也沒有殊勝,更談不上廣大,也可能沒有悲心. 很多人他內心充滿了矛盾,充滿了自私,充滿了自怨自憐,充滿了不滿....... 充滿了貪婪,瞋心,傲慢心,淫心,嫉妒心,懷疑猶豫心.  在大多的時間裡,所作所想的人事物,都有企圖心,這種企圖,是立基於[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從這裡就可以見到人的上中下善,或上中下惡.  這些,統稱為:一切隨煩惱與業,是善業,或惡業,或無記業腦袋空空之差別.   


如果善能觀察自己的心念,知自己心念,有一天,自然能知他人心念.  所運用的這種觀察力,就是本身[妙觀察智佛性的能力],祂直下人間化其形相,即化作阿彌陀佛的形像,是紅色的,蓮花部.   若出至7.4地之外,到了8.4地報身界時,一切轉化成大光明的形式,沒有音聲.


上面佛言: 雖欲度十方,心口自相違,不了如幻化,水沫泡野馬,芭蕉如夢影,妄想甚眾多,正使作功德,猶如江河沙,心懷無上真,不解除眾魔. 就是在說,如果一個人他修行的目的是因為想成為眾人師,其權利欲望傲慢心猶在,如何能解除眾魔呢? 就像有教派的人,努力去修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就成就了上師位. 於是,信眾的修行目的都是放在 [成為尊貴上師,受眾生尊崇]這樣的心態上,其動機發心,是有企圖的. 若降服不了自心傲慢魔,如何解除眾魔呢? 


一個真正的慈悲心人,他是沒有分別心的人,是無所求的人.  更何況修行修到了臍輪時,弟子廣多,再難修上去其心與臍間之脈叢,最主要的原因就會出在這一點放不下.   



 


<小龍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