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罵意經(6)
三) 欲依經受人禮。
貪愛經另一種就是, 想自己可以因為讀了很多佛經, 或獲得堪布博士學位, 此時, 就可受人恭敬, 受人禮敬. 卻不知道一件事, 佛法是二千多年前釋尊轉法輪中傳出, 不是凡人我們所講的. 不是因為讀了佛所說法後, 就突然間可以受人禮了.
想聽經聞法的目的,是因為內心對宇宙真理充滿迷惑,故能由佛來為我們解答. 佛所傳揚的法,是宇宙真理,此真理是可證得. 此真理是藥方,我們若藉由此真理,將之拿來對治我們的罪障業障, 就可以去除各種罪障業障病障, 淨除五毒. 看著自己,看著父母師長爺奶祖先,看著骨肉手足朋友,哪一個不是在生活中,受盡生老病死苦呢 ? 並且一再的在各種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蘊熾盛苦,煩惱苦中渡過. 基於愛他們,基於愛自己,想要從這些當中找到幸福與快樂,永久的安樂與平安, 因此, 而來尋求真理.
真理, 被化成文字, 集結成冊, 變成所謂的佛經法典. 這些法典, 仍舊不離是解脫的真理. 一個凡夫, 努力去取得法典, 雖然擁有法典, 若不解宇宙真理, 只是收集很多, 或取得很多的開示錄, 只是 "收集'很多而已. 並不能使一個凡夫, 就成了聖賢人.
同樣的,去上學了,上了12年的教育,畢業了,台灣給個名字,叫: 高中畢業. 外國叫: 12 年級同學. 藏人叫: 堪布.
同樣的一班同學, 優劣個不相同. 有人可能是記憶力好, 有的可能是理解力好, 有的可能是超越靈次有靈感的人, 有的可能強學博記, 有的可能是奴鈍不明的... 各有自己過去的習氣串習,罪業報障...
眾生在上上下下中跑來跑去, 一下子生天, 一下子投人道, 傍生...畜牲... , 正如法華經講的, 像在一個封閉的罐子裡的飛蟲, 忽上忽下飛來飛去, 大家都出不去.
真理, 是給眾生對治解脫自病用的, 並能幫助其他眾生. 不是拿來比較用的, 或是拿來增加自己的地位,名聲,榮譽...用的.
我們有一種佛性靈性, 此種靈性,祂無形無相,無有言詮,光明且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 當沒有念頭,沒有善惡,沒有想法,沒有言語,專注,清淨,祂就會呈現出來佛性的真實相貌. 此時,忽然間,知道,佛經法典原來就是我們的心的一部份.
去行專注一心的人是誰? 還是自己那個心王. 當一個人的佛性顯現時,他回復了本來佛性面貌,證得聖賢果位. 故佛言: 能專注一心無所掛礙的行人,是值得凡夫眾生向他禮敬的.
能受的起人之禮, 受人來恭敬, 是因為本身的功德德養緣故. 而不是因為取得了佛經, 或因為擁有了大量經典, 從中獲取地位,名聲,學問緣故, 而受的起人禮.
.................................................................................................................................
此外, 像講經說法之人, 須先佛經頂戴於頭頂上, 想自己已先受法乳灌頂, 想此為佛陀所言, 釋尊才是法王, 我今只是代言; 法並非由我而出.
而聽法之人, 同樣的, 也須將佛經頂戴於頭頂上, 想法乳來自於佛陀; 透過法師的轉述, 於是, 視法師如同佛降臨親講法一樣.
法師 及 聽眾皆須一齊向釋迦牟尼佛三界導師頂禮; 爾後, 聽眾再向法師禮.
聽眾在禮敬法師時, 應觀想法師頭上有釋尊坐在頭上. 自己向釋尊頂禮.
灌頂弟子在禮上師時, 應觀上師頭上有金剛總持尊於其頭上,上師是本尊,始向之禮.
法師本身想自己頭上有釋尊, 或 上師金剛佛, 自身變成本尊佛身, 始接受眾生
頂禮. 如果二造都不如法時, 則皆有過失.
有人欲依經想受人禮, 忘記佛法非出自自己. 除非自己已證得聖賢位.
或 已能變化隨心自在, 如佛經中所言的條件已具足, 始可受人禮.
想藉由經來受人禮, 故為貪求經之人.
套一句現代社會流通的事; 這是侵權行為.
四) 一切欲令人皆從我受經。我為師故。
收集整個佛典, 收集整個密續法本, 想叫大家都來我此來受經法, 我來做他們的上師. 忘記要如果想成為上師, 將法流傳灌出去, 需要自己真正的解脫 與 實證上的成就 ‘
若法典不再成為解脫的工具, 而淪為學問, 淪為個人獲得權勢地位的工具時, 這就是一種顛倒. 既是顛倒的心念, 即無智慧, 若無智慧, 又如何為人之師表 ??
也不是去收集了無數法典, 將祂們都出版了, 就表示自己已成上師法師了.
若無真正的解經及實證工夫, 只是貪經從中獲取了地位, 滿足虛榮心, 就是顛倒.
佛言: 關於傳揚佛法, 佛子只要你是一心想利益他人, 就算是少少的四句法而已, 也是功德無量的. 任何佛子都應該努力的去告訴他人關於佛經上所講可講的 ‘法’.
(註: 一下子忘記出自哪部經典 )(此外,如果佛言, 此法不可講給任何人聽,就不可講)
如果動機是 ‘要大家都來我此處求法’. 這樣的想法, 本身就是一種貪的表現.
而這樣自己就可以成為求法人的 ‘師’, 這種想法, 其本身就是未解經之人的表現.
以此原因而來求經 / 學法 /收集法, 其動機是出自於貪慢心, 故被列為貪經之人.
五) 求經欲脫生死得度世道。
求得經典, 是為了想解脫生死脫離輪迴. 脫離世間痛苦的想法.
為何說這也是一種貪求經的一種呢 ?
因為, 不解 ‘經’ 是一種解脫的智慧, 是一種藥, 眾生獲取經, 從身語意中依之而行. 經典, 是一種喚醒眾生本具佛性之工具, 無法因為得到經就解脫世道.
應從解經後, 依循著方法, 由身語意去執行. 能於身心中證明了 ‘不著二邊的清淨心’ 以及 清淨的身語意, 這些才是解脫之道.
應從自淨化長劫來無量罪業報障始獲解脫, 而非因為從外面獲取了某經而解脫的.
(白譯)佛說罵意經No.732(經集部T17)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2006小龍女整編白譯 (若有譯錯, 請大德指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