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五種過失


一.   見的錯誤


二.   方所的錯誤


三.   友伴的錯誤


四.   痛苦產生之錯誤


五.   偏見之錯誤



 


一.   見之本身易犯的四種錯誤:


1.第一種行者之錯誤=


瑜伽行人在其密修本續系統內, 寧取赤裸直接覺受, 而非一般所教授之見的,


只願接受不落兩端之空性見的。  (只接受直接覺受, 對於思惟性的佛法, 不接受)


金剛手菩薩說= 然而, 此二者對一個有極端證悟者而言, 實在是等無差異。


(只說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心中直接安住於空性中, 對佛講的因緣果,六度般若,淨行,普賢十大…,思惟諸法, 皆不接受)


.................................................................................................



2.第二種行者之錯誤=


倘若修行人無證悟, 就認為他的一般見的, 也無非只是文字上的見解而已, 只是在靜慮解析思維中而已,  認為此是不能切中事實的。 


 對直接覺受之見並不信賴, 但只信文字、及解析之見地. 


( 對尚未證悟的成就者, 所思惟出融會貫通的佛法...等, 他不相信, 他只相信文字上的記載, 及解析的見地, 對直接覺受的那種光明等等, 他就說是邪法  ) 


金剛手說= 此則為不正見


(: 只依經典文字解析上的見的, 超過經典上文字記載的, 就說它不是佛法)


....................................................................................................


3.第三種所犯的錯誤=


倘若以為無物可以為其標的, 而不落兩端, 本身又無甚作用


 (即無所作為; -不積功累德, 不勤修善根), 則人的行為變成了不顧道德, 不顧是否所作為有罪惡, 認為好既不存在, 壞亦無實體, 故作出違背道德之事; 亦或做出了有罪業之事來。


(說一切都是空性的理論, 於是常犯諸罪惡, 而不自知)


........................................................................................................


4.第四種所犯的錯誤=


或有人, 認為行善沒有好報, 作惡亦無壞報; 認為善惡也是不實際存在的,


視因果為無物。


 


以空性之理由, 認為每一事件直接了當, 全為等值


(認為善惡都是一樣的; 或所作之事是惡, 認為它是無物)


金剛手菩薩說=


這些全是修行人滯留在凡夫位上之滿足, 此則稱為「與魔蹉陀之見」


(和魔在那裡打交道的一種見地)。以上這些都是不正見的根本。


 


結論=


因此, 行人, 你務必要依靠著 '卓越之統合見' 而行啊 !!


(: 一定要依止卓越高超的見地來行止啊 )


(將全部縱合起來看事情 ), 而此見, 就是沒有對待 (沒以相對 分別),


是直接覺受之內在清晰見, 是有深合因果之關係在其中的見地。


<綜合性的見的> 答案: 一切皆是法


.......................................................................................................................


二.  方所之錯誤


要是你領悟了什麼是「無常見」時


(: 世俗人的思想/ 凡人的二元對待, 分別心)


(: 領悟了世俗的凡人思想, 是輪迴的根本)


這個時候, 一般來講, 你就應該去清淨寂寞的方所, 像一些隱居地, 其目的是為到達最終見地之領域 (證悟成就)


 


縱使你已悟有「無常見」, 你也應該以閉關來修煉此「無常見」。


如果你仍舊住在不清淨不寂寞, 甚至吵雜處所, 不良方所中雜處, 將會扭曲行人的見地。


所以啊 !! 行人 !! 無常見宜在閉關中專修。


(想要去除世俗思想, 行人, 這是在閉關中專修, 才有可能會成功的)


...................................................................................................................


三.     友伴之錯誤


已經得悟無常見地的修行人, 應該在法上, 和相允者交往 (程度相當, 見的相當, 互相認同的人), 才不致於增加身心的痛苦。


佛言: 上品人與中下品人交往, 成就降為中品.   中下品人與上品人交往, 至多只能到中品.  無法提昇到上品.


上品人閉關, 須上品人為其護關, 若中下品人為其護關, 則成就會往下降至中品.


如果與不良友伴交往, 絕對不可能不受他的不良行為影響, 將導致你無法去修習正見之餘地。  以上所說這些全是增加身心痛苦過失之根本


行人, 如果你不願意墮於此等過失中, 應該和那些無益之友徹底斷除交往,  安住於寂閒靜中。


.................................................................................................................................


四.   痛苦產生之錯誤:


如果你是那種已經對 世間的一切, 都是無常的 這樣極其的了解, 但在遇到無常之事時, 而會心生痛苦時, 卻不去激發自己的意念力, 去克服自己心中痛苦的生起, 則你, 反將會被外在環境的激發, 而陷入痛苦泥沼之中。


你當用意念力去 匯集有進展性的行為 (就是能夠提昇你的心, , 都能趨上的, 不管是什麼), 就算它們的幫助只是一瞬間 也好。


如果連一瞬間的這種幫助也沒有, 你所昇起的痛苦之心”, 將會使你長時間把你陷在不良的行為裡  (所謂的-習慣性的痛苦反應, 就是無法從 遇到無常所產生的痛苦中得到解脫, 而心執著在痛苦當中)


這個所謂的 不良的行為”, 實因為自己的五毒的影響關係, 及外在六類事物而匯集而成


(= 六類事物= 解釋為六根六塵六境18, 執著有個我, 我有, 我所; 我人眾生壽者相) --進展之效果將暫時, 以及永久地顯示而去


(= 痛苦不斷; 不停止的繼續下去)


 


對治的辦法


1. 當痛苦產生時, 意上將有短暫的感受, 你當用-- 放鬆覺性, 即可將之揮之使去 (= 感受到那種痛苦, 是感受上的, 感受放鬆它, 去運動運動, 轉移注意力, 即可除去; 切莫一想再想, 更用力的去想, 或去評論之)


 


2. 想想其他的眾生所受的痛苦, 為受苦的眾生修慈無量、悲無量, 用禪定的方式來修持; 為眾生來作祈禱, 令曾和我受一樣痛苦的眾生, 願他們都可以離苦得樂。


 


3. 尤其重要的是 須發自內心深處來祈請上師。並用持誦咒語, 用真言來清淨八識中痛苦的種子, 這些, 最好是在自己密壇中, 所密修本尊之面前來做, 是最有效的了 !!


 


4. 之後, 當在見地上來了如理觀察, 三世因果, 一切皆是因緣和合之相罷了 !


然後, 自然的鬆弛內心, 並廣修供養三寶, 並行廣大之祈禱。


將心放大放大放大尤如虛空….心量放寬大….


 


果報 這樣子的精進, 以及修持的果報, 將得到善業為果啊 !!


不管是目前現世, 或是將來來世, 亦或生生世世。


......................................................................................................................


 相反的 ~~


1)      如果, 你不作上面所教授方法來作修持的話, 你將陷入於痛苦的泥沼裡, 而你所學的見地, 也不能將之轉成真實的見地。 這種過失, 是最大的一種根本過失。


 


2)      如果你不想墮入這種過失中, 當於痛苦發生時, 使用上述所教的二種


               無量心的禪定來修持 : 慈無量    悲無量。


               用這二個法, 就可以跨越過內心的痛苦。


行人 ! 你當如法來實修 !!


=  無常發生時, 自己心陷入痛苦泥沼中, 無可救濟, 當用二心:


慈無量心 比我過的好的眾生”. 發出願他們都更好


悲無量心 比我過的差的眾生”. 發出願他們都更好


 


~此世間是相對的世界, 好與不好, 不樂之因, 是因為欲求得自己之樂,


卻得不到所要之樂.  一切皆源自於內心的貪毒與癡毒。


 


舉例說: 想要自己的部落格更有人氣¸ 但卻少少人數, 卻得不到心中想要的


        於是就不愉快.  雖然它只是藏在心中的一點現起. 


這是愚癡的見, 引起的貪.  故稱源自於貪毒與癡毒.  


   不能了知世間苦空無常無我, 執假為真.


 


~當相對境比我更好時, 我就不樂, 乃源自於嫉妒與瞋毒的緣故。


舉例說: 他人部落格很紅, 於是我就不快樂, 產生嫉妒心, 生起瞋心, 隨之藏覆於心中, 即使僅是微微的反應, 自己是無法查覺的. 


 


~不要自己比相對境差, 是源自於傲慢之心, 我不輸給對境。


總之, 一切皆源自於 邪見’, 所以, 金剛手菩薩說: 一切皆是根本惡。 


 


眾生之所以一再的輪迴, 習慣性的用心, 出自於六毒之心, 當轉心向菩提道,


這之所以要皈依三寶的原因, 之所以要修持佛法的原因, 當轉此下劣之心成菩提心,


引為道用。


 


: 六毒- .....嫉妒


..........................................................................................................................


 


五.      偏見之錯誤


1)      所有具無常見者, 對於他自身所處的學派, 他所崇奉的經論, 甚為執著.


見的也是如此。


 


即使皈依了三寶, 也只是狹義的皈依他所崇奉者, 常將事物作二元對立。例如: 自、他、高、低等, 陷於派係之鬥爭, 好與壞等。


 


2) 使佛陀偉大最極自由見, 入於他都可以掌握的情況下, 且以為凡夫亦得之 此為根本之過失。


(註一 : 


因偏見於某一部份, 所知道的極其狹義’, 所以把佛陀極偉大的法教, 極自由的見的, 誤認為是自己可以掌握, 已能夠掌握, 以為凡夫也是得的到的, 有這樣錯誤的見解; 卻不知道, 佛陀的法教廣大精深, 難測難知, 業障凡夫難可得知;


佛陀的教法, 普願救度一切類眾生, 非僅對少部份少類眾生;


或僅用少法; 佛陀法教方法無量廣大, 非僅少種方法; 故眾生智慧難以知悉)


 


註二: 最極自由見: : 勝義諦之空性。


如果, 你不願意自己墮入此等的過失, 就必須要自己證悟成就, 自己去實際證悟佛


陀所說的法教, 才能免此等見的過失。


 


<出自金剛手菩薩開示> 小龍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龍女(妙音) 的頭像
    小龍女(妙音)

    佛陀世界(1)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