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經典 (10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親近善知識有八法,此為第四法.


迴向親近。不為貪著利養。但為隨順修行故。

<: 因為了解其為善知識, 故初發起了善心, 或發起出離心, 或發起修道之心, 或心智中發起明覺智慧之光, 或生起了覺性, 或發願行諸善事心行等等, 因而去親近善知識, 並以財物及身心語意供養善知識, 也做到了願樂,知時,除慢, 因聽聞法上令心行生起諸殊勝, 於親近上生起種種功德, 都將這一切迴向於大菩提道. 此即為迴向親近. 


親近善知識, 並不是為了私心上要去貪圖執著於名聞利養上的一種親近.


有眾生一見到善知識來台灣, 初發心想助辦中心道場, 於是開始募款, 後掌握了中心櫃抬,其惡心就開始巧巧的增上. 開始認為我是多麼重要的人物啊, 仁波切多重視我, 我是在他身邊的紅人呢, 於是, 態度開始傲慢起來.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近善知識有八法,此為第三法.
三緣起親近善友有三。
<註:以這三事,作為親近善知識緣份的開啟.>
一願樂。
<註: 願善知識他感到快樂,他感到安樂為發心來作. 當我親近他時,能令他感到
快樂,這是最好的緣份的開始. 如果因為我的親近他,反讓他不快,或讓他痛苦. 
這樣就是一種罪過與過失了. 我不親他還好,一親近他,反帶給他苦惱,這樣又有
什麼意思呢?  一個好的緣份的開始,將來必定會產生一個極善的結果.>
 
<這個願樂,也可能是指:願樂去聽聞. 在每部佛經中,當佛要講法時,所有請問者,
都以願樂意來聽聞,作為緣起. 就是說,我好高興,好想聽,好想學啊,請告訴我吧.
善知識,感激您. 這樣來告訴善知識時,他就高興的講了.  
像我在北印度時,有大仁波切提到某事,我就快點向善知識說,我好想學啊,
請您務必教授我. 這樣連續幾次去告訴善知識,他第一二次會拒絕(依佛所說,
必須拒絕,到了第三次時,他可能會答應的. 此為三請法,這樣才如法. 像我這個
嘴巴很甜的傢伙,常常先讓善知識先感到很樂,他一樂,就把法給傳給我啦.
 
還有,要善知識講法前,要先行供養,若不供養,是不可以獲得法的. 此為佛所教.
善知識他也知道此事,故我們求法人要先行作供養,令他心感到快樂. 此外,
善知識會衡量法傳或不傳,合不合法.   我們也不可以去求大法,卻供養300元.
此與法不合,善知識就不悅.  因為,視法為廉價品,想以少金獲得大法. 此為
不如法.   
 
某些極珍貴之法,連佛都說: 有這三種人才給予之.
1. 他已經長年作身心供養,服侍在身邊了,所以,將法傳給他.
2. 他拿一大筆巨款來交換法,才將法傳給他.
3. 他拿的出一個等值的法來作交換,再傳给他
 
這三種人,第一為有因緣的人,並長久經營善因緣者.
第二種人,他是有福之人,因為有世間福,拿他的福來交換學出離.學智慧.
第三種人,他是有善根之人,因為有善根,所以,他可以持有很珍貴的秘法.
拿他的秘法,而且要等值來作交換.
佛言:如果遇不到這三種人,就將秘法帶入棺木裡去吧. 
因為,他一旦獲得這樣的珍貴秘法,此生必定獲大利益與解脫,甚至即身成佛.
 
若任意亂傳,即為謗法,若謗法,即是謗佛,下地獄永不可以出來. 
所以,那位善知識他哪裡敢隨意亂傳他人呢?  要傳,也要看長相,看條件,
若不具足,他不會講的. 或是他可能永遠不會說出口. 
佛言: 連經名都不可以說,更何況其它?? 
 
………………………………
二知時。
<註:知道時間性. 親近他時,自己要知道什麼時間去探視此善知識,要了解
這件事. 而不是自己高興什麼時間,就什麼時間. 也許某些時間裡他正在閉關,
或在禪定,或在修煉,或在修習..種種不方便處.  總不能因為自己的事,就帶給
善知識他苦惱和種種不便,這樣的緣份的開始,就不佳了. 如果不知時間性,
隨意就去打擾善知識,久了,人家就躲自己躲的遠遠去啦. >
<總不能說,自己心很困惑,想到就半夜去敲門,大聲亂叫,叫人起床來給自己
問事,解惑吧 !   我就是見過有人發生這樣的事>
 
<很多人他很迷惑,他有家庭諸事的困擾,所以,他一天到晚纏到善知識,
要善知識給他答案,告訴他自己怎麼辦. 善知識不是不教他,而是,要教一個人
教到他轉惡向善,這樣至少要三年功夫. 但一個人要轉善向惡,不用太久,
只要一念之間,就轉善向惡了. 很多事的改變,都要自己懺罪改惡向善,
自有福佑. 但俗人不知,卻硬死要善知識給他答案,叫善知識變給他看,
叫善知識摸他的頭,他就轉運出運了. 善知識要是不悅,還得被他批評一番,
要是給了他答案,不是他要的,就又要毀謗一番. 要是自己半夜去給善知識
亂敲門,打電話擾亂人家,善知識不悅,自己便毀謗善知識來起造惡業 >
<是故,知時間,是很重要的>
 
...................................................... 
三除慢。

<除去我慢心的去親近善知識,作為一種緣份的開始.  如果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所學所作所行所修都超越過善知識時,則你就是他的善知識了. 雖你是他的善知識,但仍必須對賢善人尊重.  然而,今日他若已是你的上師了,你日後成就了,即使你可以在天空飛行自在,仍舊須要在空中向自己的上師頂禮的.  


但如果人不自知自己有多重,卻自視甚高,以傲慢心去親近善知識,非但自己學不到什麼,還只是去增上慢去慢善知識而已.  善知識之所以為善知識,他一定不太多言,即使我們自己有錯誤,他未必會來指正自己.  故以慢心去親近善知識是最傻的人,他只增上自己的慢心外,就什麼也難以獲得.  當善知識對我作教導時,我不虛心接納學習,反而自以為是的去告訴善知識如何如何,除了突顯自己的無知愚癡外,就再也難進步了.


講一句白話點的,就是: 既然這麼了不起了,又為何去向善知識來學法呢,  如果真的這麼了不起,看看我們自己今生到現在何以仍在此處輪轉,何以仍舊五毒熾盛,愚癡無明暗鈍呢?  對法之內秘全然無知, 還能自以為了不起. 這樣除了愚癡外,還剩下的就是可悲.


既非來從佛處善知識處學法, 難道, 是來找人家麻煩的?  或故意非難人的?


好比善知識要教導我每個脈節之事,我就說: 啊,我知道了,它們就是任督二脈嘛, 道家都有教啦.  卻不知道善知識也許正要教授我們每個節它有一串字的秘密,結果,我們去塞住善知識的嘴,去搶話時,佛言: 此時,就不該教授該法,因為,時機不對. 聽聞的人,他本身有魔障現前.  故須擇期再教,等此人準備好了再重新來.  但這個重新來,也許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因緣一旦過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千年機緣也許就等那麼一載而已啊.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且親近善友有八。大莊嚴論第九偈云。


調靜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覺真善說法。悲深離退減。此偈明第一依親近。

 


<: 親近善友有八法, 了知誰是善知識是為第一法, 餘尚有七種如何親近善知識的方法須知 >


………………………………………………………………….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友具足十種功德者。應堪親近。何謂為十。
(註:是善友時,他具足了此十種功德,是堪能讓人親近的,他究竟具有哪十種功德
相呢?)
…………………………………………………………………
一調伏。謂與戒相應。由根調故。
(註: 戒律嚴謹能持守,是此善友第一種所具備的功德
他善能調伏其本身的身心,是與戒律相應的,他在六根塵識處已能善調伏的. 
於眼見美色時,他能調伏的住其眼識;
於耳聽美聲時,他能調伏的住其耳識;
於鼻聞美香時,他能調伏的住其鼻識;
於舌嚐美味時,他能調伏的住其舌識;
於意想美事時,他能調伏的住其心識;
也就是說,他管的住他的身體,管的住他的心識,當六根對應外界六塵之事時,
他持守的住戒律.
像這樣能持戒的人,是為此善友的第一種功德相 )
…………………………………………………………………
二寂靜。謂與定相應。由內攝故。
(註:此善友第二種具足的功德是,他具足了寂定靜慮,不喜跳躁的想四處遊山
玩水戲樂賭博逸樂之事.他很有定心與定力,由於經常性行三摩地禪觀,
由此心經常修習,並已能內攝緣故 )
……………………………………………………………………
三惑除。謂信念與慧相應。煩惱斷故。
(註:此善友第三種具足的功德是,他迷惑已除. 他本身心性中的信念,是與
智慧相應的.每件人事物的起心動念,都具足智慧. 因為他能斷,或已斷一切
煩惱緣故 )
………………………………………………………………………
四德增。謂戒定慧具不缺減故。
(註:此善友第四種具足的功德是,他的德養一直在增長中.
其身心戒定慧具足不會去缺減的緣故. )
註;缺減,意思是: 會經常性有闕失,導致戒律.定力.慧力經常性或日漸減損.
………………………………………………………………………
五有勇。謂利益他時不疲倦故。
(註:此善友第五種具足功德是,他是勇敢的人,在能利益他人之時,
他絕不生疲倦.厭倦之心的 )
………………………………………………………………………
六經富。謂得多聞故。
(註:此善友第六種具足功德是,其於聽聞經典上是非常豐富的,
由於能多聽經聞法緣故)
像世間法的多聞,例如:discovery科學新知中,動物生命科學的一切…
對思惟性,內法,秘要,都能藉由多聽經聞法,使智慧越來越增廣 )
....................................................... 
七覺真。謂了實義故。
(註:此善友他第七種具足功德是,其覺性正真,也就是說他的實修實證上是
有功夫的,在實證上能令他了知身心實相真義,了知正法 )
…………………………………………………………………………………..
八善說。不顛倒故。
(註:此善友他第八種具足功德是,他善能演說法要,是其身心不顛倒故 )
(若身心顛倒,則無法善說法,因為,人會變愚癡)
(若所說法是顛倒的,則為不善說; 
何為顛倒說,就是不令初學人去先學三歸五戒法,及三十七道品.
他反讓人先學無上瑜伽部法,跳過根本法;
或不學事部行部瑜伽部法,直接學雙運手印.
令修學人不知前三部法的重要,於是,他於儀軌中未行前行三部法,就直接
跳躍進入[入我我入法],因為直接惹吽磅霍,五佛灌頂,此是為不如法.
 
又或不修學前行之本尊法,為第一灌頂法,即直接跳入修學二灌拙火法,
讓學人違犯嚴重密乘戒律,若於本尊法未曾燒施供養經十萬(每咒字十萬),
未行出關火供,就起修拙火法,導致學人經脈盡損. 並因諸修學未完具,
先學到法力,而犯下嚴重罪行. 
 
又例如,初灌本尊法未成,二灌未成,就直接開修三灌雙運法,結果,戒律不具足,
定力不足,慧力不足,在此三不足下,男女開始交媾.  此男女可能還是有夫之婦,
或有婦之夫,為犯了邪婬罪在先,於行雙運時,無法具足三戒定慧學,這樣
嚴重犯下罪行.
 
或先學空性禪修.視一切皆空,不修學六度波羅蜜,此為顛倒說,即為不善說.)
(或 初學人去請示其佛法,他便用棍子打他的頭,說,是誰在執著?
導致初學人產生迷惑 與 顛倒, 認為一切皆為空,什麼都是執著.於是,
他開始胡作非為,便認為一切為空.而不學六度萬行. 此即為顛倒教說.)
 
…………………………………………………………………………………….
九悲深。絕希望故。
(註:此善友他第九種具足功德是,他悲心深切,是其心絕去利己之希望,
希望從他眾生處獲得福利,當能絕此希冀心時,就能出生深刻之悲心)
……………………………………………………………………………….
十離退。於一切時恭敬說故
(註 :此善友他第十種具足功德是,他能離於退轉,離於退心,離於退還,
是因他能於一切時中,都能恭敬的說法緣故)
(不恭敬說法,於時間地點人事物不恰當則不說 )

 


……………………………………………………………………………


 


此所應親近善友相。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麼,如果提到佛的功德與事業, 又有最後連魔王及眷屬也會成佛渡眾生的情形.
未來世的世界,是魔王成佛了,祂們渡化眾生.  是魔都會成佛,來渡化眾生,這種情形是
凡夫突然間難以想像的.  故,對於佛的功德,佛行事業,我們修道人,未來修道人,還是
不要去諍論的好.
<以下摘自:大法炬陀薩尼經卷/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等譯 >小龍女
…………………………………………………………………………………
魔之所化者?
復次摩那婆。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
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入此道分合十二因緣。專念一事陀羅尼門法句。
阿迦二字相同虛空。能善持者。彼人如一彈指頃。即能受持二千句陀羅尼文義
無有忘失。摩那婆。汝等今者勿疑是事。
此諸句義,非魔眷屬所能得聞(魔聽不到這字句)。亦非魔黨,堪能行斯事的。
若不能修習而懷疑心的人,當知此人是魔之所化  
…………………………………………………………………………..
佛告訴阿難: 時彼諸菩薩摩訶薩眾,及彼九億諸聲聞眾等,皆以一心合十指掌,
向放光佛接足頂禮。何以故? 
以魔事隱密,想要諮問緣故,恐當來世,有諸眾生,不能得免微細魔事,多受苦惱。
乃至不能讀誦受持一句一偈。以是因緣。諸菩薩等一心請問。
 
善哉世尊,如此惡魔多作障礙。滅諸善法,非沙門法。開未來世惡道因緣。
 
我說汝等宜應一心諦聽。我今更開過去諸佛所說陀羅尼典。說此咒時。
彼三千大千世界諸大魔王及其眷屬魔軍兵眾皆大叫呼。其聲音可以塞滿
整個三千世界。

 
那時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念眉間白毫光後。即從眉間放大光明遍照世界。
世界所有一切諸魔及魔宮殿種種莊嚴。盡皆闇昧無復有任何威光。
諸魔看見後,心生大怖懼。共相謂言: 此為何相? (這是什麼情形?)
將非我等壽命欲盡去離此耶(莫非我們的命快休矣)。為當劫時壞火災
將起來乎??
 
時諸魔眾。復共觀察。見彼光明。乃從放光佛眉間而出。在心疑未了。就
各相率往詣闍致大魔王所。白言: 大王,今天這個大光明究竟是誰所有? 
其威力能夠蔽迫我宮殿,就像金山對於墨聚一樣。令我們大大小小的鼓箜
篌笳吹諸種妓樂器統通沒了聲音去了。
又讓諸天歌讚五欲歡欣娛適之事全寂然不起了。
讓我們就像患了重病一樣,心都不能做任何事,令我們的宮殿喪失了威光。
讓諸事虛曠也都是這樣。
  

那大魔王聽到這麼說後,就告訴諸群魔黨說= 
你們真是有所不知! 今此世界有佛世尊,名曰: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
祂出興於世上。欲除去魔業緣故,所以放光明來奄蔽我宮殿。來奪我的威力。
讓我們的宮殿的椽梠離散四壁圮開。讓一切音樂歌舞五欲之事自然無聲,
各位,你們等今日非但不知彼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祂的神通威德放一光明,
能令一切魔宮音樂喪滅不現嗎 !  
 
這些神通光明,也讓各地獄都空掉了。苦惱眾具變成園池地了。水變涼冷,
清淨輕便了.又於池內布諸香花,所謂優缽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
分陀利花。園池樹木叢林鬱茂,遠遠看去就像在眼前一樣看的到。
 
魔王又說: 各位,該地獄處所有眾生,因為承蒙該佛的威神之力,全都生到人天,
去受各種快樂,無所乏少
 
佛言: 阿難, 那時那位闍致魔王最為上首。祂引諸魔眾去到放光佛如來處所。
至佛所後,就頭面禮足。右繞三匝在如來前。合掌端身猶如畫像(不動)。
 
那時,放光佛問魔王說: 闍致,你今天何故和無量百千諸魔軍眾來到我的處所? 
頂禮端默坐著都不講話。
 
闍致魔王。聞佛說矣即白佛說: 
世尊.我等今天有大緣故,與諸軍眾而來至此,因為見如來放眉間光,令我的
宮殿都被破壞分離了。音聲五欲我們心不樂著了。所以,我們今天來到此處。
請問如來,這是什麼原因?
世尊,如來您今天說那個陀羅尼咒,想讓我們諸魔不得安隱嗎? 想降伏諸魔
緣故嗎? 還是為了憐愍聲聞弟子沙門眾緣故呢? 
 
世尊,所以,我等從今乃至盡形死時,都要歸依佛法大眾僧寶。
世尊,我從昔來以愚癡緣故,於佛法僧中造盡三業罪,所有眾惡,今對如來來誠心
懺悔。惟願如來及以大眾,悲愍我等受我懺悔,世尊,我從今日如佛所教聞悉,
奉行住正思惟,不敢放逸
………………………………………………………………..
佛言: 
以魔事隱密,恐當來世有諸眾生,不能得免去微細魔事,多受苦惱。乃至不能
讀誦受持一句一偈。以是因緣。於是諸菩薩等一心請問如來佛,像如此
多惡魔多作障礙。滅諸善法,非沙門法。開未來世惡道因緣。為欲斷除
諸魔事故,惟願世尊,您能演說如是陀羅尼門及其句義。令彼未來諸比丘等。
聞佛所說不生疑惑。解其義趣,如法修行,猶佛在世
 
如是說故。復令一切諸眾生等,得興供養恭敬尊重讚誦護持
亦令一切沙門婆羅門,若天若人及阿修羅等。即能尊重一心供養
於一切多聞中,發勤方便。以多聞故。於佛法中,便得成熟。既成熟已。
便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如來應觀未來世中眾魔怖畏。
為此佛法而作護持。令諸眾生悉得安樂
 …………………………………………………………………………….
佛言:這些魔眾,看見我眉間放大光明。雖然住在欲界天,但卻能發寬大心。
以這個因緣,將來過恒沙劫,當得成佛。皆同一號名:無思光。這些佛能住世,
大作利益。若有眾生看見這些佛的。一切人都能不退菩提心。
這些佛作利益後,入般涅槃。
 
當釋佛涅槃後,世界諸魔就會大興供具。供養彼諸如來及聲聞大眾。是諸魔
等住在諸俗人所住的地方。在俗人夢中。隨所應看見的,去現種種形象。
有的現長者。有的現居士。有現沙門的。有現婆羅門的。或現梵王。
或現菩薩。在俗人夢中,出現各種形相後。
 
那些眾生就會心懷迷惑。祂們就為俗人說法要,除其疑網。就告訴俗人說: 
你應捨家,你應出家。
 
像這樣的世尊(魔成佛時)祂出於世間。應受供養。天人所尊。能拔諸苦等
與快樂。我蒙佛故,今亦獲安。彼魔如是現大神通。化導諸居士優婆塞等。
令他們增信心與歡喜心。然後說法教令其發心。並能尊重供養如來大眾。
發大誓願,具修精進,所作功德,一切迴向無上菩提。
終不墮於二乘之地。
 
凡所教化唯勸修行六波羅蜜。哪裡說有什麼諸魔事發生呢? 
那時。一切眾生受大安樂就如同忉利天眾一樣。諸眾生中,佛弟子,都身心安樂,
如帝釋天王。該時魔眾都成佛後,一切眾生等受大樂。
 
那個剎土具諸香花。皆如天上波利耶多拘毘陀羅樹花。一切莊嚴無有缺減。
彼諸眾生乃至無有魔事恐怖。何以故? 
 
因該時眾生沒有亂心。煩惱微薄,不為煩惱所侵迫。皆常一心,念空,無相,
無願,法門。於是法門,發大精進修行無量。空三昧行。無願三昧行。
無相三昧行。滅覺觀除睡眠。斷掉悔離諠雜。常樂空閑阿蘭若處。
恒乞食但三衣。無違諍,絕伴侶。畢竟如是行菩薩行。
於諸佛法能決定知。菩薩為友,無復恐怖。師子虎狼諸惡猛獸毒蟲之類。
終不能害。
 
該時諸魔得菩提後。此諸世尊及聲聞眾具足功德。諸餘眾生都不加謗毀。
無能降伏。一切外道不能破壞。一切眾魔不能違反。能令眾生滅除恐怖。
遠離邪道心得自在.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談到佛的化身,如下經典所示由大聖文殊菩薩的千臂千缽中,化現出千尊釋迦,
千尊又化現出千百億尊. 像這樣由文殊菩薩缽中化佛無量, 又豈是我們凡夫所能了知
得事呢? 我們凡夫只能知道: 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成佛. 轉法輪49年後入涅槃. 
  
2) 又文殊大菩薩竟然是往昔釋迦牟尼佛的師父. 還有那麼多的佛,也都是文殊菩薩
渡化成佛的. 那麼多佛都是文殊菩薩勸發起大菩提心的.   釋迦牟尼佛也是文殊菩薩
勸發他初起菩提心的.
  
3) 釋尊亦言: 文殊菩薩不斷的勸發有情初發菩提心,祂亦會來助文殊菩薩的佛行事業.
  釋尊亦要大眾拜以文殊師利大菩薩為上首師, 祈願文殊師利生生世世接引自己成佛.
  
4) 從以上知道, 文殊菩薩祂早已成佛, 但又化現成菩薩來渡有情成佛. 
釋佛又可以化現千百億化佛, 也會在此世界中常住渡化有情. 
   像這樣關於化佛,成佛的事, 都是那麼多的不可思議, 所以, 修道人只要儘管發菩提心,
   日日祈禱文殊師利大菩薩為上首師, 來渡化我們成佛. 這樣就好,如果去諍佛的化身,
   去說: 釋迦牟尼佛怎又會是從文殊缽中化現出來, 怎會是文殊渡他成佛的, 
   怎會有無量化佛在世間渡有情,祂早已涅槃了. 這樣的事,諍來諍去,都會產生錯誤.
   
<以下部份部份摘自: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小龍女
……………………………………………………………………….
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如來。在摩醯首羅天王宮中,於毘楞伽寶摩尼寶殿中。
如來在百寶摩尼寶座上。與共毘盧遮那如來。於金剛性海蓮華藏會。同說此經。
與無量大梵天王等。并與微塵數一切菩薩摩訶薩眾說。毘盧遮那如來法界性海
祕密金剛界蓮華臺藏世界海。
 
於中有大聖曼殊室利菩薩。現金色身。身上出千臂千手千缽。缽中顯現出
千釋迦。千釋迦復現出千百億化釋迦。

 


我從往昔修持金剛祕密菩提法教時。是大聖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就是我的先師
(當時的上師)。我今更說過去往昔時關於[師之因緣]。
 
我以為[清淨性號毘盧遮那]。給與一切眾生作菩提根金剛之性。我則為本源
自性性。金剛聖智種子故。則是時釋迦牟尼如來說此經畢已。

 


是時,曼殊室利(文殊菩薩)則對如來前,以及對大眾之前。便入于金剛三昧三摩地
祂以無礙天眼徹見十方三千大千世界無量微塵數不可說不可說佛剎世界,以及
一切諸佛世尊諸大菩薩摩訶薩一切賢聖。如此這麼多的諸佛菩薩,盡皆都是得
[曼殊](文殊大菩薩來化度成佛的。令祂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時,大會諸大菩薩及一切眾生。亦得能一時同見到當時
[曼殊聖德在化度顯現一切諸佛時的情形]
 
是時,釋迦牟尼如來就告訴大眾說: 非是我勸發菩提之心的,都是曼殊室利
菩薩,祂往昔勸發菩提,悉令滿足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使盡皆能成佛
的。

…………………………………………………………….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佛行事業¸諸佛以種種權巧方便來渡化一切眾生.其所用之方法不可思議.
以下就是普賢菩薩,祂為了渡化常隨魔毘那夜迦所顯現的毘那夜迦形象,其臉
就長的像大象頭....
古今諸師,對深祕之法緣故他們不記載於經典中的,或有出真言卻不顯其理的。
有鑑於末代修學者多被常隨魔來作障礙。是故含光法師,親自從不空智和尚處。
去領受此法祕義。仍今略記一點出來.
........................................
1) 諸佛菩薩為了降伏眾生的種種懈怠緣故,所以化現此常隨魔之身形的。
2) 因為各種障難之來由,皆從懈怠而起。如能停止懈怠時,則障難就不升起了。
3) 權巧方便即依實而來。是故以一個字[權]來重稱呼它也。
實即顯於權巧方便之上。是故知[實]是諸佛菩薩的化現也。
 
4) 毘盧遮那佛宣言: 我為了化度隨類眾生, 於是無所不至之身(無所不到各處
   去作化現各種身形)。普賢菩薩於最後,現毘那夜迦就是. 
 
5)    佛菩薩為了化度男天女天的眾生。今說毘那夜迦形有數多種。或有的長似
,或長似婆羅門。或現男女端正之相貌。祂們分成四部軍團,而攝眾
   部下很多種類。這些種種多類全都來對修行人作各種障礙。
  其中,唯獨大聖天歡喜王,祂本身是諸佛權巧化現之身。
  如上面講的,祂為了欲誘進各作障的毘那夜迦常隨魔,令常隨魔祂們能入於
  正見緣故。所以不像其它毘那夜迦長相,反而化現成象頭。
  
   佛菩薩這樣做為了作一種比喻。
比喻什麼呢?  
就是比喻成象王.象王牠雖然具有瞋恚強力,但卻能夠隨從聽話於養育牠的人,
以及聽從牠的調御師的話。

[言我]那缽底(毘那夜迦象王)也就是這樣。雖然祂化現出如同作障難者之
身形一樣。但卻能隨歸依人,乃至隨順願歸佛者,是故,此天祂化現象頭是也。
 
6)    毘那夜迦.也叫作: 毘那怛迦, 這個意思指的就是 [象鼻]也
祂的形狀長的像人,但鼻子卻極長。這是表示祂很愛香塵緣故(愛樂人間塵土
之歡樂)。唯今之大聖天,祂的頭.眼.耳.鼻.舌.諸相皆和大象相似,是能隨
修行者緣故也。<註: 修行人要是修此法,或精進了,祂就聽這個願意修行的人
的話,不再作障難>
這個天,即[言我]那缽底,即叫: 歡喜。(歡喜天)
祂不是其它毘那夜迦,祂以慈善根力,令各毘那夜迦心生歡喜心。
等這些常隨魔心生歡喜後,就開始呵責祂們,叫祂們不可對修行人來作障。
若祂瞋怒時,就用祂的鼻子,不管是靠近的,或遠距離的,都可以隨意去纏縛之。
所以,祂是勝過其它的毘那夜迦常隨魔的。
 
7) 毘那夜迦的權實之義。
   這個天以面相著著該女天之面,對之作愛惜的樣子。這是此像顯權實之相。
 
8)  毘那夜迦, 何以稱為常隨魔呢? 
即是祂們恒常去隨逐一切有情之後,伺求其短(找眾生的過失)。
然而天魔.地魔就不是這樣。祂們唯有偶時而來作障難。
毘那夜迦.常隨著來作障難。故名: 常隨魔。
假使梵天王, 憍尸迦諸天龍等 (玉帝,天龍)。都不能破如斯的障難。
 
9) 經云: 若知身中有諸障難,所求善事,多是不如心的。
 
<毘那夜迦[言我]那缽底瑜伽悉地品祕要 /含光記 > 小龍女整編
………………………………………………………………………………
簡單講是這樣: 
要是眾生懈怠時,就會有無量無邊各式各樣的毘那夜迦常隨魔來作祟.
但若是快點精懃的話,就可以平息這些魔.
佛為了也要渡化這些魔,所以,祂自己化現成大魔王,但現象頭的長相.
祂與常隨魔中的女性雙運相,讓祂們歡喜,然後,再來責備祂們這些常隨魔.
如果有眾生他精進了,常隨魔也應該退去,不可以一直對之作障難.
這些包括修行與不修行的眾生. 
無數眾生祂不修行,不懼怕輪迴大苦,極深愛樂此輪迴世界. 諸佛一樣想辦法令
這些眾生能生起出離心. 以上這篇講的,是諸佛的佛行事業,深廣變化權巧方便
不可思議,佛去變成了魔頭,還和天女行雙運. 
像這樣會令凡夫費解的,因為佛為了渡眾生,可以說真是無不用其極.
所以,如果去議論諸佛的佛行事業這樣可行,那樣不可行..
這些都不是凡夫所能測知的事. 
..................................
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就像我見到有修行人,或出家眾,或金剛乘的上師,他忽然返俗結婚去了.
我不對他起諍心的.為什麼? 因為,我會想,也許他和那位女性有某種債務要還,
有願力要完成,有渡生事業要做.  也許他與那位女性結婚,不僅渡化那位女性,
甚至是有菩薩要到他那裡去投生,所以,他會去結婚生子.  然後,他教化了
他的太太,以及孩子. 而後來太太孩子,都是因為他的教化,此生居然能夠解脫,
或甚至大力的提升了.  孩子因為他,將來也升座成上師,也渡化很多眾生.
這些事情,都是這些菩薩的佛行事業.  是我所不能測知的.
所以,我對原本是出家眾偉大的上師,他突然結婚,成為在家的上師.
我不會去看低他的.  這些就是我認為的理由: 諸佛菩薩祂為了渡化眾生時,
其事業不可思議.   這些話,對某些金剛乘的佛子,也許能了解我的意思.
所以,我不願去評論修行人他的作為,都是有原因的.
他們生生世世的修行努力, 雖然看起來他是破戒不清淨的, 但, 在他完成這世的誓願時,
或他下地獄了,但是, 當他出來時, 他就會快速的成就.  這些事, 也唯有佛才會知道的事.
不是我這個凡夫所能去猜測的.  這就是我經常的心態.  謹供參考.
...................................................
點這裡看 毘那夜迦常隨魔, 如何對修行人來作障難 

http://tw.myblog.yahoo.com/jw!.RTviwacSESA4_clkm1O/article?mid=91&prev=92&next=72&l=f&fid=8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為何道人不墮諍佛呢?  先看看以下內容引自經典
…………………………………………………………………………


<以下摘自一字頂輪法>


爾時十方世界諸大菩薩。所謂金剛手菩薩。妙吉祥菩薩。虛空藏菩薩。慈氏尊菩薩。
觀自在菩薩。地藏菩薩。除蓋障菩薩。普賢菩薩。一時咸集至虛空法界寶峰樓閣
世尊輪王前。頭面禮足咸作是讚歎~
時世尊言: 你們等雖然已經成佛身,但未報佛恩 !
當時,八大菩薩就回答佛說: 什麼是報佛恩啊? 
 
佛言: 咸得成佛已(當你成佛後), 須廣度有情, 不得住寂自受寂樂。
當時,那些佛菩薩等聞是說後, 立即變身還成菩薩相, 禮佛雙足。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佛的一次聚會中,有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八十千人..。當時,會中
有一位菩薩,名叫:離憂悲。在大會中坐。他已經過七年精勤修習咒語而不能得
神通力。今已滿七年了,於是心生憂愁。心尚不定,何況陀羅尼能得成呢?  
對所求不得,於是心生疲倦。
 
七年間離愚癡的覆蓋,恒常經行,誦陀羅尼,卻仍不能得成就。
於是,他便捨戒還家,遠離佛法,作種種鄙劣行。於佛法中,心生疑惑。
有如是過失。
 
阿闍世王在大會中坐, 那時世尊,於先前已為阿闍世王斷除疑悔了。
阿闍世王既除疑悔,一切憂惱皆得解脫。於七日中捨財大施,如是大施滿七日後。
為聽法緣故,有七億眾生俱到佛所來聽法。那位離憂悲菩薩,於佛法中已得有
如上所說罪過。在會中坐著.
 
那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叫:不畏行祂已得陀羅尼。阿僧祇劫的法忍成就。
得無生忍種種辯才。能知一切智智之門。能說法門。能知眾生深心信解而為
說法.
 
那時,不畏行菩薩摩訶薩,從坐起來整服,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對佛說:
佛啊,在此眾會中有一位十善男子,他已於七年之間,為了陀羅尼而精勤修行,
但仍舊所願不成。於是,他後來捨離了佛法,而反俗了。世尊啊,請您方便說此
善男子,令他速能了解知道何以他經過七年精進修行仍舊不得如願以償.
 
世尊就告訴不畏行菩薩說: 
你要如道這位十善男子,他因為未曾聽聞過’謗佛法門’緣故
這位善男子他曾經毀謗佛,所以不能速疾得神通力。
不畏行菩薩就說; 喔,世尊,怎麼說他謗佛呢?
  
佛說;不畏行,這位十菩薩,乃往過去在第三十劫時,有一位佛名號為:
觀世自在如來應正遍知出焰世界。不畏行。這位十善男子。
在那位觀世自在如來入涅槃以後,他都一直作大姓大富長者 (很有錢人地位高)
他造五百佛寺。於每一佛寺中安置千位比丘僧。
 
當時有一法師,名曰:辯積他已得陀羅尼。他坐法座上為眾說法
五千諸佛皆賜與他辯才無礙,八萬億天皆來守護供養他。
辯積法師每一說法時,有七萬眾生,都獲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有一萬眾生得須陀洹果。
 
善男子啊,那時有一國王,名叫:月得,他自己身邊有五百婇女跟隨著。
他們一起前往去供養辯積法師。因敬重法,故以歌聲作樂。以種種寶花散於說法
比丘。以栴檀等香用來塗身。以五百領好衣覆蓋之。於七日中一切樂具盡心
供養。如法師法而供養之
 
但是那時,那位長者子,就毀謗說: 該比丘是毀破淨戒的比丘
以此惡業報,他九十千年墮大地獄中受罰。
於五百世雖生人中,但是受黃門身。生夷人中,生邪見家。
於六百世生盲人無舌頭。
七百世中,雖再次出家求陀羅尼,而不能得成就。
何以故? 以彼往世惡業障緣故
 
善男子,你應善了知如是法門,我今天已說,既然能得聞已,若看見法師,實在
是真破戒者,心不得生瞋,尚不應說他,更何況耳朵去聽聞,而得說他呢?!
 
1)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眾生眼目罪聚,如果以瞋心去看法師的,所有惡業比
前拔一切眾生眼睛罪還重。
 
2)如果去斷一切諸眾生的命,這樣所有的罪聚起來,如有對法師生惡心的,逕迴
面頃所得的罪聚,前面說斷一切眾生命來比惡心對法師的話,都不急100分之1。
更是1000分中不急1。於百千分阿僧祇分。若歌羅分。若數分中皆不急其一。
於譬喻分乃至憂波尼沙陀分。不急其一。
何以故? (因為)如果去毀謗法師.就是等於毀謗佛一樣啊 !
 
3)善男子。如果有悕望去供養佛的人,彼人就應供養法師。
4)如果有悕望供給佛的人,彼人就應供給法師。
5)如果有悕望禮拜佛的人,彼人就應去禮拜法師。
何以故? 
 
6)以從菩薩生一切智。以從菩薩生諸佛故。
善男子啊,什麼是菩薩發菩提心? 
既發心後,就不住欲樂煩惱不染中,不住於一切非梵行事中。應如是了知。
如是菩薩他入無色定,不生無色。何以故? 

菩薩他不隨三昧力生。
菩薩是以願力而出生的。(是以願力才能出生成就一位菩薩,非從獲證三昧
中出生菩薩)(也就是說:禪定獲證三昧,並不能成就為菩薩,須發大願力始成)
如是菩薩,他幫助一切毛道凡夫愚癡人行,獲得解脫。
(一個菩薩他因為願力,以如此尊聖之尊于尊降貴來幫助微小的凡夫,
幫助愚癡眾生來解脫 )
如有能見虛空色的人,彼人就能見到菩薩的煩惱
(如果有眾生心清淨能得見到如虛空種種光明色澤的人,他就能見到菩薩
那微細的煩惱,那是為了眾生出生的煩惱,並不是為了菩薩他自身)
(佛的意思是說: 像對這樣具有大願心的菩薩,祂降到人間來渡化眾生,
如果還有眾生再去批評這位菩薩的話,這種罪,一定是極重罪 )
 
7) 善男子啊,譬如阿那婆達多龍王,龍眾數攝與一切龍體相無異,祂具龍身,
但有三種過失悉皆遠離了。是哪三種呢。
一者)熱沙不會墮其頭。
二者)祂不以蛇身來行欲。
三者)無有伽樓羅畏。(祂不怕大鵬金刺鳥)
如是善男子,此三種龍身患有的過失,都不能臨於其身。
菩薩摩訶薩也像是這樣,一切戲樂他皆悉具有,但於三有中,欲煩惱苦卻不能
覆蔽其心。應該如是了知. 
(也就是說,菩薩祂生於人間來渡眾生,人間的一切生有死有苦有,欲望情欲煩惱
都不會去蒙蔽這位菩薩的心,眾生應該要了知這件事.佛的意思是說: 雖眾生見
此菩薩似乎有過失破戒,但實際上,這些欲煩惱都不會染污其聖靈的 )
 
8)還有,譬如魚類眾生,牠能於水中行,能水中見物,能入水不死。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也是這樣。行於生死住凡夫行中,常求智行.修集正法,心不迷亂,
凡夫之事所不能污其身心。三有之苦所不能于他。
(佛的意思是說:眾生看這位菩薩他活在世間,一樣有生死,一樣像個凡夫,
但是,這位菩薩他卻恒常的求智慧之行,修習集合一切正法,他的心是不迷亂的,
凡夫的情事都不會污此菩薩的身心,即使此菩薩經歷死有,生有,中有,對他來說
是一點都不會染污他的聖靈的 )
 
所以,菩薩摩訶薩們啊,你們要經常自護,勿謗法師。
(所以啊,各位修行菩薩們,你們要自己經常自護口,自護身,自護念頭,
千萬不要去毀謗這位菩薩法師啊!)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1)若欲供養佛,若欲禮如來,但供養佛子
2)第一供養佛,我說是以衣缽,坐臥經行處,如是等應施  
3)以發菩提心,以如是來供養佛,以如是來供養法
4)佛為世間上,皆從法中出生,是人孤獨智,與暗眼者指示明燈,引導迷者入正道,
將向不死處如用一切財寶,常施一切佛,雖如是來奉施,這樣是不能報佛恩的!
 
5)如果從今已去,經常供養法師,不毀謗,不說法師的過失,這樣才是報諸佛
的恩啊! (佛對諸修行菩薩的要求,要報佛恩就是要經常供養法師,不可
毀謗法師,不可以說法師的過失,因為,法師是菩薩,祂荷擔如來家業來
傳法渡眾生的)
…………………………………………………………………………………………………
那時,不畏行菩薩摩訶薩就白佛言: 世尊,有沒有方便門,能令此菩薩來淨化惡
嗎?
佛說: 有。
不畏行菩薩,有一陀羅尼,此善男子,如果能出家,專心誦此陀羅尼句,
惡業則淨除
白譯:
多軼他 阿制 阿車婆低 阿那毘麗 阿施黎殺 阿訖吏帝 阿那由系 阿系 
阿毘何離 阿ˋ婆婆 頭樓唐鵝磨 由多若多納波囉頗閉 尼伽持債 憂伽囉系 
侯侯無意 遮波麗 娑遲摩細 三摩提 余知 那耶波離舒赤帝 
 
善男子。這位十善男子。他若能誦此陀羅尼句的話。
1)    於七日中一切放捨。
2)    不食雜食心不散亂。
3)    不著諸色心不分別。
4)    捨憍慢意常誦不止。
5)    更無所作不與人雜。
6)    行平等心常行利益。
7)    心常修習五陰無常.而不捨離。
8)    常修念佛。
9)    若如是行。於十方中現生得見千佛
 
爾時彼會中那位十善男子,聽到佛這樣說後,隨即出家,專心誦此陀羅尼句。
七日精進隨順攝取。亦常修習念佛三昧.於是見一千佛。彼惡業障懺悔盡滅。
 
爾時即得一切智門集陀羅尼,滅除了三十劫生死之業。獲不退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不畏行菩薩,當知那時供養法師的月得國王,今天就是無量壽如來應供
正遍知。[門@(人/(人*人))]如來應正遍知,就是那時的辯積法師。
 
那時,去毀謗辯積法師的十長者兒子,大姓童子,即是此會中的十善男子。
彼十長者大姓童子。就毀謗說,辯積法師毀犯淨戒
 
如是善男子。隨諸菩薩於何等寺中,若善惡住乃至失命身,死因緣不見其過。
何以故。
(看見法師的善惡,寧願失去生命,也不要去見到,不要去說法師的過錯)
 
善男子。菩薩具有四種淨法。何者四種。
一者)修空。
二者)常於一切眾生,不破壞心。 
(註:常是一邊說要利益眾生,一邊就損害眾生,例如:毀謗)
三者)於諸菩薩,常與利益。
(註:對各位菩薩要常供與他們利益)
四者)說法不求資生。
善男子。此是四法,是菩薩摩訶薩的清淨菩提法。
……………………………………………………………………
爾時世尊。為明此義。以偈說曰
若能信解空,佛說第一法,
如是清淨行,行常不放逸,不破壞眾生,不說破壞語,彼人得成佛,光明照世間,
此第二淨道. 

聞已作利益,於眾生行忍,莫作破壞行,有法善無垢,施發心菩薩,若不求恩報,
第三菩提道
決定生悲心,說法不求利,如深心憐愍,第四道智淨
………………………………………………………………………..
還有,善男子,修陀羅尼的菩薩摩訶薩們聽到了,應該這樣來行持~
1)阿蘭若行。 (住在清淨的山中)
2)親近聞法。 (要親近聽聞佛法)
3)著鮮淨衣。 (穿乾淨潔淨衣)
4)獨住閑居。 
5)四威儀中,常思惟行。
6)以種種物,布施法師。
7)生正信心,不隨他語。不生疲倦。
8)常精進行,心不諭諂。不離念佛,心無所得。
9)善修無相,如說而行。
10)以信解心,請佛懺悔。隨喜迴向,恒常正行。
11)不越威儀,不畏教誡。依止尊住,一切名行。
12)於此法中不疲倦修
 
說此法時,有三萬眾生本未曾發菩提之心,聽聞此法後就發出菩提心。
有五千眾生就遠塵了離垢。於諸法中得到法眼淨。有三萬菩薩一切皆得無生法忍
 
(1)善男子。如果諸菩薩摩訶薩等,聽聞到此法門得福甚多。如果以七寶滿於
三千大千世界。於日日中布施三寶,如是乃至恒河沙劫,若復得聞如是法門,
其福為勝。
(2)若還能再行五波羅蜜經一千劫。惟除般若波羅蜜門。若人得聞如是法門。
其福為勝。
(3)善男子。若復有人,於一千佛。晨起日中日暮供養。尊重讚歎如意供給。
若有得聞如是法門。其福為勝如是善男子。應當護念如是法門。
 
我今付汝為令擁護受持讀誦。解說其義,為令書寫。乃至失命身死因緣。
應當護念隨順修行。
 
<摘自: 謗佛經No.831(經集部T17)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小龍女整編
........................................
註: 因此,如果有人他久修無法獲得神通,是什麼原因呢?  就是他習日曾毀謗法師故.
如果有人說,神通沒有用啦,那個要做什麼,這樣就是在謗法.如果有人見到法師神通自在,
就毀謗他説,那些是魔. 這就是毀謗.  總之,應學習慎口慎言慎思 !
 
註:怎麼修法都少有覺受,或無法獲證陀羅尼,因此無法獲證成就.於是,此修行菩薩見到
他菩薩獲得成就時,他便說,那個人一定是著魔了,不然我修怎麼沒有那種覺受呢. 
這就是在謗人謗法.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阿逸多。我不為心口相違誑惑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嫉妒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傲慢不敬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無信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不調伏人而說菩提。
 
不為邪婬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自是非他之人而說菩提。
 
阿逸多。彼愚癡人以我慢故自謂勝佛 (以我慢心故自認為自己勝過佛)。
 
謗佛所說大乘經典。言是聲聞小乘所說
 
 
爾時.佛告尊者須菩提: 不應為二見人說般若波羅蜜。(不要為有二見人說空法)
 
須菩提白佛言: 唯然世尊。如佛所說。
 
佛言: 如是.須菩提。以無著心施,是名:菩提。須菩提言:如是.世尊。
 
佛言: 須菩提。不自讚毀他施,是名:菩提。須菩提言: 如是世尊。
 
佛言: 須菩提。汝觀愚人,起我我見。無慚無愧.為愛親戚。貪求活命.好受他施。
 
當知是人專造惡業
復次阿逸多。
菩薩於一切法.於一切菩薩法.莫生恐怖。 
<菩薩心能接納一切法,一切菩薩所應學之法, 心不要怕去學 >
於一切辟支佛法.亦莫恐怖。 
於一切聲聞法.亦莫恐怖。
於一切凡夫法.亦莫恐怖。  <菩薩於凡夫法,例如:做人做事的道理法 >
於一切煩惱法.亦莫恐怖。  <對世間的煩惱, 能轉煩惱成菩提善根 >
於一切盡法.亦莫恐怖。      
於難精進.亦莫恐怖。
於是於非.亦莫恐怖。          <對是與非,一樣知心不動搖 >
於作不作.亦莫恐怖。           
於畏不畏.亦莫恐怖。
於有於無.亦莫恐怖。
於心非心.亦莫恐怖。
於覺不覺.亦莫恐怖。
於業非業.亦莫恐怖。
於善不善.亦莫恐怖。           
於安不安.亦莫恐怖。
於解脫不解脫.亦莫恐怖。
於修不修.亦莫恐怖。
於法非法.亦莫恐怖。
於靜於亂.亦莫恐怖。
於假於實.亦莫恐怖。
於信不信.亦莫恐怖。
於善念不善念.亦莫恐怖。
於住不住.亦莫恐怖。
如是菩薩於一切法.莫生恐怖。
<以上所講的,都能對一位修學菩薩增進智慧 與 等心, 即: 以慈悲喜捨心等同看待 >
 
阿逸多。我於往昔修如是等無畏法故得成正覺悉能了知一切眾生心之境界。
而於所知不起知相以我所證隨機演說。能令聞法諸菩薩等.獲得光明陀羅尼印。
得法印故.永不退轉。
若於此法.不如實知.言無善巧 
(如果對於上述之法,不能如實的了知, 認為佛所說法無善巧法)。
終不得成無上菩提。(這樣終究是無法成就無上菩提的 )
<註: 善巧方便法,例如:中脈修法總總法,即善巧方便法.> 
 
阿逸多。
我為四天下眾生說此法時。是諸眾生以佛神力。各自見釋迦如來為我說法。
如是次第乃至阿迦尼吒天。彼諸眾生亦謂如來唯為我說。如一四天下乃至三千
大千世界亦復如是。此諸眾生咸作是念。
釋迦如來獨生我國。唯為於我轉大法輪。
  
阿逸多。我以如是大方便力。能於無量無邊世界。
常於晨朝.遍觀眾生所應化者而為說法。
於中及暮恒以法眼等觀眾生。於彼世界而為眾生說一切法。
如是無量諸佛境界。所有眾生學菩薩者應如是修。
若彼愚人於佛所說.謗誹正法。妄執自解.用為真實。
若謗法者.則不信佛。以此惡業墮於地獄。具受眾苦永不聞法。

 


復次阿逸多。汝當受持如來密教 以善方便廣為人說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福光平等菩薩.無疑惑菩薩.定發心菩薩。妙心開意菩薩。
光明菩薩。歡喜王菩薩。無畏菩薩。心念遍到無邊佛剎菩薩。觀世音菩薩。
香象菩薩。滅一切惡業菩薩。住定菩薩。百千功德莊嚴菩薩。妙音遠聞菩薩。
一切智不忘菩薩。大名遠震寶幢莊嚴菩薩。求一切法菩薩。住佛境界菩薩。
月光莊嚴菩薩。一切世間大眾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誠如聖說。我等於此東方過六十恒河沙佛剎。於諸佛所恭敬禮拜。
一一佛剎唯見釋迦如來出現於世。我等於其七日之中遍遊十方。亦見釋迦如來出現
於世。不睹餘佛。遍遊歷已還歸本土聽受正法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 汝今諦觀。如來智慧不可思議。如來境界亦不可思議。
如是無等等是如來法。彼愚癡人作如是說: 唯一般若波羅蜜。是如來行.是菩薩行.
是甘露行。

佛告文殊師利: 作此說者與法相違。何以故? 
菩薩行法具足甚難。
無著行.是菩薩行。
無我我行.是菩薩行。
空行.是菩薩行。
無相行.是菩薩行。
文殊師利。如是等行是菩薩行。學菩薩者如是受持。
若彼愚人心懷邪見。當知是人不了我法。
 
文殊師利: 
汝等諸菩薩守護身口。於不善法.勿令放逸。堅固其心使不退轉。
為諸眾生具足說法。亦當自身住於法中。
我從久遠阿僧祇劫。具足成就無上菩提。以善方便廣為人說。令諸眾生遠離惡趣。
 
文殊師利: 
1)若有愚人謗微妙法。即是謗佛.亦名謗僧。
2)又作是說。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說者.亦名謗法。
3)此法為菩薩說,此法為聲聞說。作是說者.亦名謗法。
4)此是菩薩學.此非菩薩學。作是說者亦名謗法。
5)復作是言: 過去佛已滅。未來佛未至。現在佛無住。唯我獲得陀羅尼法。
作此說者亦名謗法。
  
6)以謗法故言得陀羅尼者.是不淨法。於真法師毀謗所修。
7)復謗法師.雖有解慧.不如說行。(謗法師,雖然有這種聞思上的解慧,不能如說行 )
8)復謗法師行違於道。(謗法師行為違背於道)
9)復謗法師.身不持戒。 (謗法師身不持戒律)
10)復謗法師.心無智慧。
  
11)復謗法師.意無明解。
12)復謗法師.言無辯了。 (謗法師,不會很會辯論 )
13)復於如來所說文字.心無信受。 
  
14)復作是言: 此修多羅,是此修多羅非。此偈經是,此偈經非。此法可信.此法不可信。
見正說者.妄作異論。於聽正法者.為作留礙。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
此是時.此非時。諸如此說.皆名謗法。
  
……………………………………………………………
復次文殊師利: 
若聲聞說法.若菩薩說法。當知皆是如來威神護念力故。令諸菩薩等作如是說。

 
文殊師利: 
如彼愚人.於佛現在猶生誹謗。況我滅後.受持我法諸法師等而不被謗。何以故? 
 
(那愚人是)魔眷屬故。當知是人墮於惡道。如彼愚人貪求利養以(養)活親屬。
於如來法.心無信念。而復破壞如來教法。彼人親戚以朋黨心。往婆羅門家及長者所。
作如是說.讚彼愚人。於法於義.能知能解。明達根欲善為人說。受他信施.曾無慚愧。
以謗法.故身及眷屬俱墮地獄。
 
文殊師利: 
我終不為無信之人說菩薩行。
亦不為貪著在家之人說清淨法。
不為二見之人說解脫法。
不為一見之人說出苦法。
不為樂世之人說真淨法。
 
文殊師利。
我於恒河沙等法門。以無著心為人演說。
又於恒河沙等法門。以有著心為眾生說。
若有樂空眾生,為說空法。
若有樂智眾生,為說智法。
若有樂無相眾生,為說無相法。
若有樂有相眾生,說有相法。
若有樂慈眾生,為說慈法。
若有樂因緣眾生,說因緣法。
若有樂無因緣眾生,說無因緣法。
此是有威儀法,此是無威儀法。此是空法,此是有法。此是有為法,此是無為法。
此是攝受法,此是覆蓋法。此是凡夫法,此是聖人法。此是色法,此是不善法。
此是愚人法,此是定法。
  
佛告文殊師利。
如是等一切法是般若波羅蜜道。
彼愚癡人在所言說。不依如來真淨教法謗佛正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如是愚人以近惡友現身起謗。如是世尊。以何因緣能免斯咎。
  
佛告文殊師利。
我於往昔七年之中。晝夜六時懺悔身口及與意業所作重罪。從是已後乃得清淨。
經十劫已獲得法忍。
  
文殊師利。當知此經是菩薩乘。未覺悟者能令覺悟
聞說此經若不信受。以此謗因墮於惡道。
是諸菩薩明受我法。然後乃可為人宣說。如是受持能遠惡趣。
(是諸菩薩明白受持我法後,乃可為他人來宣說,如是來受持就能遠離惡趣 )
  
佛告文殊師利。
有四平等法。菩薩當學。云何為四。
一者)菩薩於一切眾生平等。    
<  看待自己,看待一切眾生,乃至蟲,畜生,都要用平等心去對待 >
 
二者)於一切法平等。                
< 一切諸法,皆是善巧方便,是藥,是工具,能令需要的人獲得當時之解脫 >
(例如: 印刷術,在民初時未有快速印刷,有人發心去做印刷,忽然間令當時的人都獲得
很大幫助. 致令後來書籍,刊物,佛經也能快速流通,都因印刷術而獲得很大效益. 
當初發心的人所做此事,看起來是世俗的事,但成就利益無數眾人)
(例如: 看電視的國外動物頻道,看似在看電視浪費時間,但有人因為看了畜生道的可悲,
而發起了厭離此生死輪迴之心,當時的世間法, 對此人而言,就是一種法 )
(例如: 以愛心來教育養育孩童,看似世俗法,但此愛心卻能幫助此孩子健全的人格,
發展出光明前途,這於此孩子是一種愛的法. 於此父母,是學習愛心的法 )
 
三者)於菩提平等。
(隨時隨地都可以修學菩提心,它有四層的差異性,即: 
外內秘秘密四層,都是一切眾生佛心等同) 
(見富欲權貴眾生,而自心發慈心,即為慈菩提心 )
(見孤貧可憐眾生,而自心發悲心,即為悲菩提心)
(見他眾生獲各種美好,行各種善事行,心生歡喜隨喜心)
(對怨家.親人.愛人.憎恨之人,我心皆能遠離怨憎愛親之心,心常住於大平等心中)
也就是說,任何人事物,世俗或出世俗,都是菩提.  
例如:有人落水,有人去救, 他就是菩提善心. 這種與想幫助他人的心的發心也等同.
(以上是外法)
 
內法之平等菩提心,就是見他眾生相同自己如佛本尊無二,像這樣的內菩提心法.
秘法菩提心,即眾生心中都有佛,與自己無二,修氣脈明點拙火之中道法.
真如菩提心,是一切眾生包括自己,都具有三身四智五智,光明空性清淨大力大能
無二差別.  (這些要請真正菩薩來解說了 )
 
四者)於說法平等。 
對佛所說法,都視同善巧方便,隨機而說,都是出發於要利益一切眾生.
都是藥,要讓有病的眾生吃的. 故對說法都以平等心來看待.
如是等四法。菩薩當知是四種法。
  
菩薩知已為眾生說。若有信者遠離惡趣。若不信者當墮惡道。
若善男子善女人住此四法。當知是人不墮惡趣。
  
復有四法。云何為四。
一者)於諸眾生心無退轉。 (面對各種眾生自己所受各種情事,心都不會退轉 )
二者)於諸法師而不輕毀。 (對諸法師不要輕易去詆毀,說他的不是 )
三者)於諸智人心不生謗。 (對諸有智慧之人心不要生出毀謗心來)
四者)於諸如來一切所說恒生尊重。 (對諸佛所說一切法都恒生尊重 )
如是四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善修學。終不墮於諸惡趣中
  
復次文殊師利。
菩薩以恒河沙等諸佛剎土滿中七寶。於恒河沙劫日日奉施恒河沙等諸佛世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如是大乘方廣微妙經典乃至一句一偈。讀誦三遍.
所獲功德。勝前布施所得功德。
若有誦持此經典者。所獲功德倍多於彼(單是獨誦這部經的話,所獲得的功德
是加倍大於上面講的所積聚的功德)。
設復有人.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所得功德亦不能及。
<註:怎麼說呢? 因為,讀誦此經,從自身的身心根本覺悟,了解,改變自己,修正自己,
發出善心,生起菩提心,於是,不再謗法. 若不再謗法,不再障他人學法聽法,不再障法
的廣大流傳,不再因為自己謗法導致他人退失而去,這種廣大的時間性,流傳性,
人心的廣播性,會經過千劫萬劫的種子累積,故其影響力甚為廣大不可思議. 
好比有人是聲聞,有人不再謗法的去告訴他人不要去學菩薩乘,他因為聽到菩提心,
而發起殊勝菩提心,結果快速成佛.   又有人因為有人謗法,導致原本合和的處所,
合和的人,本來是都發起善心處,結果因為這謗法人的謗法緣故,令眾合和破裂四散,
大家都不再發善心菩提心,延誤了成佛之路.    故不謗法的功德,謗法的過失,
其勝過用外面的財物布施,勝過個人的六度波羅蜜的修行事, 因為它影響的層面,
是廣大,廣泛,久遠.....  >
 
文殊師利。
如此經典名義廣大無與等者。汝諸菩薩摩訶薩應善修學,受持讀誦,廣為眾生分別解說。
爾時.一切大眾乃至十方諸來菩薩摩訶薩等俱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等受持。說此法時三十恒河沙諸菩薩等得無生法忍。
七十恒河沙諸菩薩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復有六十三億百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眾。聞佛所說心生歡喜。
於八十劫度生死流。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經六十三劫已具足成就無上菩提。
 
彼諸菩薩及一切大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作禮奉行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No. 275 [No. 274]
隋天竺三藏毘尼多流支譯/小龍女整理

......................................

註1.佛法廣大,深遠,不可思議,非僅少法,針對少數人.

註2. 前面所說,何以取得花卻不供養,自受用; 又塗香亦是自受用?
    金剛乘又被稱為: 善巧方便道,自觀成佛本尊,以及身壇城諸多佛菩薩
    本尊明王在身上,以及修觀了'智慧本尊溶入於自觀本尊身', 
    自己就是佛本尊,頂上有諸上師具足,這樣的觀修道,於是,將鮮花,塗香
    作自供養,即是: 供養我自身之不動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
    毘盧遮那佛,這些都顯現在一個金剛乘上師的身上.
 
    故:有些未曾修學過密乘人,便毀謗言,此方便道非佛說,修這些太難,
    不應去學. 此即為謗法.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復次阿逸多。汝當受持如來密教 以善方便廣為人說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福光平等菩薩.無疑惑菩薩.定發心菩薩。妙心開意菩薩。
光明菩薩。歡喜王菩薩。無畏菩薩。心念遍到無邊佛剎菩薩。觀世音菩薩。
香象菩薩。滅一切惡業菩薩。住定菩薩。百千功德莊嚴菩薩。妙音遠聞菩薩。
一切智不忘菩薩。大名遠震寶幢莊嚴菩薩。求一切法菩薩。住佛境界菩薩。
月光莊嚴菩薩。一切世間大眾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誠如聖說。我等於此東方過六十恒河沙佛剎。於諸佛所恭敬禮拜。
一一佛剎唯見釋迦如來出現於世。我等於其七日之中遍遊十方。亦見釋迦如來出現
於世。不睹餘佛。遍遊歷已還歸本土聽受正法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 汝今諦觀。如來智慧不可思議。如來境界亦不可思議。
如是無等等是如來法。彼愚癡人作如是說。唯一般若波羅蜜。是如來行.是菩薩行.
是甘露行。
 
佛告文殊師利: 作此說者與法相違。何以故? 
菩薩行法具足甚難。
無著行.是菩薩行。
無我我行.是菩薩行。
空行.是菩薩行。
無相行.是菩薩行。
文殊師利。如是等行是菩薩行。學菩薩者如是受持。
若彼愚人心懷邪見。當知是人不了我法。
 
文殊師利: 
汝等諸菩薩守護身口。於不善法勿令放逸。堅固其心使不退轉。為諸眾生具足說法。
亦當自身住於法中。我從久遠阿僧祇劫。具足成就無上菩提。以善方便廣為人說。
令諸眾生遠離惡趣。
 
  
文殊師利: 
1)若有愚人謗微妙法。即是謗佛亦名謗僧。
2)又作是說。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說者.亦名謗法。
3)此法為菩薩說,此法為聲聞說。作是說者.亦名謗法。
4)此是菩薩學.此非菩薩學。作是說者亦名謗法。
5)復作是言: 過去佛已滅。未來佛未至。現在佛無住。唯我獲得陀羅尼法。作此說者
亦名謗法。
  
6)以謗法故言得陀羅尼者.是不淨法。於真法師毀謗所修。
7)復謗法師.雖有解慧.不如說行。(只會這種思惟性的解慧,卻不能如說行 )
8)復謗法師行違於道。(謗法師行為違背於道)
9)復謗法師.身不持戒。 (謗法師身不持戒律)
10)復謗法師.心無智慧。
  
11)復謗法師.意無明解。
12)復謗法師.言無辯了。 
13)復於如來所說文字.心無信受。
  
14)復作是言: 此修多羅,是此修多羅非。此偈經是,此偈經非。此法可信.此法不可信。
見正說者.妄作異論。於聽正法者.為作留礙。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
此是時.此非時。諸如此說.皆名謗法。
  
……………………………………………………………
復次文殊師利: 
若聲聞說法.若菩薩說法。當知皆是如來威神護念力故。令諸菩薩等作如是說。
 
文殊師利: 
如彼愚人.於佛現在猶生誹謗。況我滅後.受持我法諸法師等而不被謗。何以故? 
 
魔眷屬故。當知是人墮於惡道。如彼愚人貪求利養以(養)活親屬。於如來法.心無信念。
而復破壞如來教法。彼人親戚以朋黨心。往婆羅門家及長者所。作如是說.讚彼愚人。
於法於義.能知能解。明達根欲善為人說。受他信施.曾無慚愧。以謗法.故身及眷屬
俱墮地獄。
 
文殊師利: 
我終不為無信之人說菩薩行。
亦不為貪著在家之人說清淨法。
不為二見之人說解脫法。
不為一見之人說出苦法。
不為樂世之人說真淨法。
文殊師利。
我於恒河沙等法門。以無著心為人演說。
又於恒河沙等法門。以有著心為眾生說。
若有樂空眾生為說空法。
若有樂智眾生為說智法。
若有樂無相眾生為說無相法。
若有樂有相眾生說有相法。
若有樂慈眾生為說慈法。
若有樂因緣眾生說因緣法。
若有樂無因緣眾生說無因緣法。
此是有威儀法此是無威儀法。
此是空法此是有法。
此是有為法此是無為法。
此是攝受法此是覆蓋法。
此是凡夫法此是聖人法。
此是色法此是不善法。
此是愚人法此是定法。
  
佛告文殊師利。
如是等一切法是般若波羅蜜道。彼愚癡人在所言說。不依如來真淨教法謗佛正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如是愚人以近惡友現身起謗。如是世尊。以何因緣能免斯咎。
  
佛告文殊師利。
我於往昔七年之中。晝夜六時懺悔身口及與意業所作重罪。從是已後乃得清淨。
經十劫已獲得法忍。
  
文殊師利。當知此經是菩薩乘。未覺悟者能令覺悟
聞說此經若不信受。以此謗因墮於惡道。
是諸菩薩明受我法。然後乃可為人宣說。如是受持能遠惡趣。
  
佛告文殊師利。
有四平等法。菩薩當學。
云何為四。
一者)菩薩於一切眾生平等。
二者)於一切法平等。
三者)於菩提平等。
四者)於說法平等。
如是等四法。菩薩當知是四種法。
  
菩薩知已為眾生說。若有信者遠離惡趣。若不信者當墮惡道。
若善男子善女人住此四法。當知是人不墮惡趣。
  
復有四法。云何為四。
一者)於諸眾生心無退轉。 (面對各種眾生自己所受各種情事,心都不會退轉 )
二者)於諸法師而不輕毀。 (對諸法師不要輕易去詆毀,說他的不是 )
三者)於諸智人心不生謗。 (對諸有智慧之人心不要生出毀謗心來)
四者)於諸如來一切所說恒生尊重。 (對諸佛所說一切法都恒生尊重 )
如是四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善修學。終不墮於諸惡趣中
  
復次文殊師利。
菩薩以恒河沙等諸佛剎土滿中七寶。於恒河沙劫日日奉施恒河沙等諸佛世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如是大乘方廣微妙經典乃至一句一偈。讀誦三遍.
所獲功德。勝前布施所得功德。
若有誦持此經典者。所獲功德倍多於彼。設復有人.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智慧。六波羅蜜所得功德亦不能及。
  
文殊師利。
如此經典名義廣大無與等者。汝諸菩薩摩訶薩應善修學,受持讀誦,廣為眾生分別解說。
爾時.一切大眾乃至十方諸來菩薩摩訶薩等俱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等受持。說此法時三十恒河沙諸菩薩等得無生法忍。
七十恒河沙諸菩薩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復有六十三億百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眾。聞佛所說心生歡喜。
於八十劫度生死流。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經六十三劫已具足成就無上菩提。
 
彼諸菩薩及一切大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作禮奉行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No. 275 [No. 274]
隋天竺三藏毘尼多流支譯/小龍女整理
 
......................................
 
註1 : 佛法廣大,深遠,不可思議,非僅少法,針對少數人.
 
註2 : 前面所說,何以取得花卻不供養,自受用; 又塗香亦是自受用?
    
    金剛乘又被稱為: 善巧方便道,自觀成佛本尊,以及身壇城諸多佛菩薩
    本尊明王在身上,以及修觀了'智慧本尊溶入於自觀本尊身', 
    自己就是佛本尊,頂上有諸上師具足,這樣的觀修道,於是,將鮮花,塗香
    作自供養,即是: 供養我自身之不動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
    毘盧遮那佛,這些都顯現在一個金剛乘上師的身上.
 
    故:有些未曾修學過密乘人,便毀謗言,此方便道非佛說,修這些太難,
    不應去學. 此即為謗法.
 
註3 :又五肉五甘露,又雙運法等等,皆是方便道的修觀法,自身心的陰陽拿出來
    修觀. 於身法就練瑜伽功法,修煉身體的陰陽,於心法就修觀心性之陰陽.
    未曾聽聞修學過之人,便謗言,此是邪法,非佛所傳,非正道法...云云,
    即為謗法. 謗法就是謗佛. 況且,又謗教授法的法師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No. 275 [No. 274]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六萬二千人俱。
菩薩摩訶薩八十億眾。摩伽陀國優婆塞六十億百千人
爾時,世尊夏安居已。臨涅槃時入如法三昧。入三昧已。是時三千大千世界。
普遍莊嚴懸繒幡蓋。置寶香瓶眾香塗飾處處遍散千葉蓮花。
爾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億百千眾。諸梵天王及億百千眷屬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
禮足。合掌向佛卻住一面。
復有億百千淨居天子。自在天王大自在天王。龍王夜叉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
王摩[目侯]羅伽王。各與億百千眷屬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
合掌向佛卻住一面。
  
爾時,十方如恒河沙大威德菩薩摩訶薩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合掌向佛
卻住一面。
爾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有頂,皆悉來集,大眾充滿間無空處。
爾時,復有餘大威力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等.皆來集會
爾時.世尊正念現前從三昧起。遍觀大眾欠呿頻申。如師子王如是至三。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出廣長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時如來現神通已.復觀大眾。
爾時一切大眾即從坐起。合掌作禮默然而住。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 阿逸多。如來不久當入涅槃。汝於諸法有所疑者。
我今現在。欲有所問.今正是時。佛滅度後.勿生憂悔。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唯然世尊。善自知時。諸佛如來於一切法皆悉究竟。
惟願宣說令此法眼久住於世。(請佛宣說能如何能令正法久住於世間)
 
爾時, 會中有大自在天子及八十億淨居天眾。眷屬圍遶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
白佛言: 世尊。此大乘方廣總持法門。過去無量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已曾宣說。
惟願世尊。今復敷演利益安樂無量人天。能令佛法久住世間。
爾時世尊默然而許。是時大自在天子知佛許已歡喜踊躍。合掌作禮卻住一面。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 阿逸多。此大乘方廣總持法門非我獨說。過去未來
及今現在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亦常宣說。若有眾生於佛所說.言非佛說.及謗法僧。
而此謗者.當墮惡道受地獄苦。
( 註: 如果有眾生對佛所說的法,就說那不是佛說的,以及毀謗法,及毀謗僧的話,這個
毀謗的人就一定會墮地獄中受苦)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於此大乘方廣總持經典。受持讀誦復為人說。
當知是人不墮惡道
(註:但是如果有善男女發菩提心, 將這部經自己受持讀誦,必 並再講給他人聽的話, 
此人就不會墮惡道)
  
爾時,世尊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 阿逸多。我從成佛夜乃至將入無餘涅槃。於其中間
佛身口意。所作.所說.所念.所思惟。頗有忘失.起惡業不?  
(註: 我從成佛夜開始到入無餘涅槃間, 佛在所作,所講,念頭,思惟,有妄失後產生過失
而於身口意起惡業嗎 ?)
彌勒菩薩言: 不也,世尊。(沒有,世尊)
 
佛言彌勒: 
如汝所說(就像你說的), 我從成道乃至涅槃, 於其中間所言所說, 皆悉真實, 無有虛妄。
若有愚人不解如來方便所說(如果有愚癡人不了解佛陀有方便說法),而作是言: 
是法如是,是法不如是 (愚人聽到佛講的佛法時,就說這個對,那個不對,即使那是佛說
的時,他還是如此佛那樣說不對啦)誹謗正法(這樣來毀謗正法),及佛菩薩(毀謗佛菩薩). 
我說是輩趣向地獄。
 
佛言: 
阿逸多。於我滅後五濁世中。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實非菩薩,自謂菩薩。
(註: 在我滅度後在五濁惡世中, 如果有四眾佛弟子, 他實不是菩薩,但自稱自己是菩薩).  
是外道人曾於過去供養諸佛,發願力故,於佛法律,而得出家 (他們是外道人,曾經於
過去世時供養過諸佛,並在佛前發過願說, 要依佛的法及戒法,律法而來出家)。
隨所至處多求親友 (但出家後呢, 就隨他所到之處, 廣求成為親朋好友)。
(是為了多求)名聞利養。恣行穢污(並且任意行污穢行), 棄捨信心(棄捨對佛的信心)。
成就惡行(於身口意中真的做了很多惡行).不自(己)禁制(自己)。不自調伏(自己).
貪諸利養(貪求各種利益及供養)。
 
於一切法門.及出生堅固三昧 (住於真實信心,如實修行到心生出了堅固的三昧力)。
皆悉遠離.實無所知。為親屬故.妄稱知解,住於諂曲。(為了人來與自己親,屬於自己,
就妄語稱已經知解了,身心住於諂媚彎曲之中) 
口說異言,身行異行。(嘴巴講與佛講的正法不同, 行為舉止亦是非法行 )
 
阿逸多, 我菩提道於一切眾生, 皆悉平等.安住大悲 (我在行菩提道時,住於大悲心中,
對一切眾生,皆是平等心對待)。以善方便.正念不忘 (於正念不忘中, 用各種善巧
方便方法渡眾生)來安住無等等力。無障.無礙而為說法。
1)若有眾生作如是言: 佛為聲聞所說經典。諸菩薩等不應習學,不應聽受。此非正法,
此非正道。辟支佛法亦不應學。(像: 厭離解脫,你叫諸菩薩不應去學習,菩薩應該
只能想渡生,不可以有自己解脫的念頭. 這樣又不對了,因為也有那種先自我解脫
得證成佛具大雄大力者,即能渡化三千大千界眾生. 如今你先預設立場,以自己想的
為佛所說的來告訴他人如此) (又例如:學解脫時會學到禪定,學到白骨觀等,你又叫
做菩薩的人不要學這種,應該學菩薩應該要學的. 而忽略了所有的學習,都可以是
一位身為菩薩的人所可以,應該學習,廣大去學習的,故這樣說就是謗法)
 
2)復作是言: 諸菩薩等所修行法。聲聞之人,亦不應學不應聽受。辟支佛法亦復如是。
(又說,諸菩薩所修行法是那麼的難,那麼高深,難行須行,難忍須忍,菩薩有32不共功德,
一般人怎可能做的到? 這些雜思雜想,這些聲聞人就應該空性,不要思不要想,這樣
安住於空,對於那些捨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等,都是有思有想,只要有思有想
就是錯的,所以,你們這些聲聞人不應去學這些的.  像講這樣的話,來扭曲法.  因為,
聲聞人,辟支佛人要成佛,也要圓滿六度般若,今你卻說,跳過去,直接空.  忘失了
眾生八識田中有無量罪墮不淨邪見惡見,若不發心發願力,不生慚心愧心羞恥心,
不生起殊勝的增上心,發起廣大心,就僅修持'空', 這樣就是謗法,又因為種種法皆是
佛說,你今卻說聲聞辟支不用去修,與佛說顛倒說,即為謗佛.)
 
3)復作是言: 諸菩薩等所有言說。聲聞辟支佛不應聽受。彼此言行更相違背,
不與修多羅相應。(說:菩薩的法,聲聞法辟支佛的人不應該聽受,這二種之間的
言行更是相違背不同的,是和得證成就不相應的)(註 : 為何不能這樣告訴他人呢, 
因為一個聲聞辟之佛人也會有發菩提心的時候,當發菩提心時,即為初發心菩薩. 
你今卻叫他不要去聽受菩薩行法,就是叫他不要提昇上去行菩薩行法,所以,
這樣是有大罪的) 
於如實說真解脫法不能信受(這樣的人對佛如實所說的真正解脫法不能信受)
依彼法者不得生天。何況解脫 (像這樣做的人,連天都生不上去,何況解脫)
 
阿逸多, 我今說法, 隨其信心而調伏之如恒河沙。
(註: 我所說的法,是隨眾生的信心多寡而來說,用來調伏其身心的,像這樣的法
真多如恆河沙的多啊 )
 
阿逸多啊, 我今欲往十方世界隨順說法 (我今想往十方世界隨順說法),(來)利益眾生。
不為實非菩薩而作菩薩相者 (不是為了那種不是真正的菩薩,卻作菩薩相的人說的)。
亦不為毒惡欺誑少聞之人,於我法中作二說者。(註:也不是為那種毒惡的人,欺誑的人,
少聞法的人而說的; 還有那種會將我法中[去分作二種說]的那種人 )
  
其二說人或作是言(這種會將我法分二種說的人, 他或許是這樣說 )。
是菩薩應學.是不應學 (註 : 這是菩薩應學的, 這是菩薩不應學的 )(好像自己比佛厲害,
可以替佛來決定,什麼人應該學什麼,而忽略了佛說出的法,都是應機教化之法)
謗佛法僧(註: 這樣來謗佛謗法謗僧).
是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像這樣的人死後會惰入地獄中)
多百千劫不可得出。設令得出生貧窮家。
至於後時雖得授記。五濁惡世成等正覺。(至於後來雖然同樣可得到成佛的授記,
卻必須在五濁惡世中成佛 )
如我今日於是生死五濁世中成於佛道(註 :就像我今日在此惡世中成佛一樣) 
以是因緣汝應諦聽。應當信知。隨順惡友,所行如是。
(註: 如你隨順你交的惡友所說的話,作上面我講那樣的謗佛法僧及分二說的話,就會
墮地獄受長劫惡報....)
………………………………………………………………
阿逸多。我念過去無央數劫。彼時有佛名曰: 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是時彼佛壽命八萬那由他歲
為眾說法。
爾時,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法中。有一比丘名曰:淨命。總持諸經十四億部大乘經典
六百萬部為大法師。言辭清美辯才無礙。利益無量無邊眾生示教利喜。
爾時,無垢焰稱起王如來。臨涅槃時告彼比丘淨命: 未來世中汝當護持我正法眼。
爾時,淨命受佛教已。於佛滅後千萬歲中。守護流通諸佛祕藏。於此方廣總持法門
受持讀誦深解義趣。於彼世界八萬城中所有眾生。隨其願樂廣為宣說。
  
爾時有一大城名曰: 跋陀。往彼城中為八十億家。隨其所樂而為說法。是時城中
八十億人獲淨信心。一億人眾住菩提道。七十九億人住聲聞乘而得調伏。
爾時,淨命法師復與十千比丘眾。相隨俱往修菩提行。
 
爾時,跋陀城中,復有比丘名曰:達摩。於大乘經方廣正典。受持千部獲得四禪
(達摩他)唯以[方廣空法] (來)化彼城中一切眾生。不能以 [善方便隨欲而說]
(達摩)作如是言: 一切諸法悉皆空寂,我所說者,真是佛說。彼淨命比丘(那位叫:淨命
的出家人)所說雜穢不淨(那位出家人說的法真是雜穢不淨啊)。
此比丘實非淨命,而稱淨命。何以故?  (達摩說: 這個淨命比丘他其實不清淨,而自稱
清淨 )而此比丘所受諸華。不持供養.而自受用。塗香末香亦復如是。
(這位叫淨命的比丘他收受香花,都不拿來作供養,反自受用,像塗香末香也是這樣 )
淨命比丘愚癡無智。不能知我久修梵行。彼既年少出家未久。我慢無信多諸放逸。
是諸人等無所知曉。謂是淨命持戒比丘。 (註 : 達摩又說: 這個淨命比丘真是愚癡
無有智慧,他不能知我是久修梵行的人,他既是年少出家未久之人,是我慢心高,無信
之人,多諸放逸之人. 很多人真是不知道這些,就叫他是淨命持戒比丘 ).
  
爾時,達摩以其惡心謗持法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經七十劫具受眾苦。滿七十劫已
墮畜生中。過六十劫後值遇香寶光佛。於彼法中發菩提心。於九萬世猶生畜生中
(發了菩提心了,還是得再於九萬世生於畜生道中)。
過九萬世已得生人中。於六萬世貧窮下賤恒無舌根。
  
其淨命比丘於諸法中,得淨信心,為人說法。彼於後時得值六十三那由他佛。恒為法師
(他還是一直都是法師).具足五通 (具足五種神通)。勸請彼佛.轉妙法輪。
 
阿逸多, 汝今當知。過去淨命比丘者, 豈異人乎? 莫作異觀。今阿彌陀佛是。
阿逸多, 汝今當知。過去達摩比丘者, 豈異人乎, 莫作異觀。今我身是。
由我過去愚癡無智毀謗他故受苦如是。我以此業因緣故。處五濁世成等正覺。
  
是故阿逸多。若有菩薩於諸法中作二說者。以是因緣後五濁世成於佛道。
其佛國中有諸魔等。於說法時恒作障難。
  
爾時大眾聞佛說已。皆悉悲泣涕淚交流俱發是言: 願於佛法莫作二說如達摩比丘
  
爾時,會中有百菩薩。即從座起右膝著地悲號墮淚。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彼菩薩言: 善男子。汝等何為悲號如是?
爾時,諸菩薩等異口同音俱白佛言: 世尊。我等自觀亦應有此諸惡業障。
爾時,世尊作如是言: 如是如是。汝亦曾於過去然燈佛所。在彼法中出家修道。
是然燈佛滅度之後。時有比丘名曰: 智積汝等爾時謗是比丘。因是已來
不得見佛。不能發菩提心。不得陀羅尼及諸三昧。後共汝等,同時安住菩提之道。
汝等善男子。此賢劫最後佛所當獲無生法忍。
復於後時過三阿僧祇劫行菩薩道。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善男子。若菩薩見餘菩薩。不應生於彼此之心
當如塔想,如見佛想。(如果菩薩見到其他諸菩薩,不要生出彼此之心,
當像見到舍利塔一樣來尊敬,而實際上人的佛性本即是五輪塔; 
當如同見到佛來想.  )
 
是故菩薩見餘菩薩。 (所以,菩薩見到其他菩薩時)
莫作異念,謂非佛想。(不要去做異念, 認為他不是佛)
若起異念,為自侵欺。
(心念起那種瞧不起他菩薩念頭,以念頭侵犯毀謗他菩薩,以念頭欺人,若有心神通者
此菩薩定會知道你用念頭這樣輕視他,這樣在毀謗他,會定感到心難過. 
如果你再用口來毀謗,令許多聽到你講的也心生輕視毀謗.  這是有重罪的.
用念頭起異念, 這樣等於是在侵犯他人一樣. 雖非口言,然用心用念頭來輕視毀謗
直接會散放於法界中, 法界諸佛菩薩明王護法諸天鬼神通通會知道此事. 
這些念頭也會到自己所念者的身心上.  這種就等於是在自我侵犯自我欺負自我一樣,
日後同樣再回到自己身上,此為物質不滅定律 )(用念頭都這樣了,更何況用嘴巴,
用行動,到處去宣傳,毀謗他菩薩所做出的行為呢! )
 
當受持此.莫作異想.共相和合(當受此上面所說的,不要有異想.
要和睦相處,想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我們都是佛本尊 ) 
我今觀初發心菩薩不如佛想者。我便欺誑十方現在一切無量阿僧祇諸佛。
(當眾生的心忽然於當下發起善心,菩提心時,其內心的本初佛性就顯現出來,於其中
他無所執著. 當下法界振動. 當下與佛無異 )(故佛言: 我今看初發心菩薩他不如佛
的想法的話,我就是在欺誑十方現在一切無量佛 !! )
 
是故善男子。菩薩未來於五濁世中。得陀羅尼三昧者一切皆是佛之威力
(在五濁惡世中修行的菩薩,得證陀羅尼三昧的,一切都是佛的威神之力故 )
是故善男子。若有誹謗其法師者。即為謗佛等無有異。
(所以,如果有人去謗法師的人,那個人就像在謗佛一樣.)
 
善男子。佛滅度後,若有法師。善隨樂欲為人說法。能令菩薩學大乘者。
及諸大眾有發一毛歡喜之心乃至暫下一渧淚者。當知皆是佛之神力。
(在佛滅後,如有法師,他善心所致,隨順,喜樂的想要說法給眾生聽,
能夠讓諸想學大乘的菩薩,以及大眾有發出出一毛歡喜之心,或暫時間流下
一滴眼淚的,要知道,這些都是佛的威神力的加持.)
(這些事,說法法師他自然知道是諸佛的加持力到他的身上,當他隨時隨地在
說法之時)(所以,當有人毀謗此法師時,等於是在謗佛一樣)
 
若有愚人實非菩薩.假稱菩薩。謗真菩薩及所行法。復作是言: 彼何所知.彼何所解。
(但如果有那種愚癡人他不是菩薩卻假裝成菩薩,去毀謗真正的菩薩,以及真菩薩
所行法,還更說: 此真菩薩他知道什麼啊,他懂什麼啊 )
 
彌勒。我憶過去於閻浮提學菩薩時。愛重法故.為一句一偈。棄捨所愛頭目妻子及
捨王位。何以故? 以求法故。(要知道我過去生在閻浮提學習菩薩行法時,為了愛重
法,為了一句法,我都可以捨棄所愛的頭,眼睛,愛妻,孩子,王位,這樣來求法)(今有法師
來講那麼多法,令聽聞者如此容易獲得法,今有愚人卻謗真菩薩及所行法,令聽到的人
退失信心,甚至跟著毀謗,或無法發起殊勝菩提心,或逐生死之流而去.  此愚人這樣講,
不是犯了極重罪,然是什麼呢?).
 
如彼愚人專為名聞.耽著利養。自恃少能.不往如來傳法人所.聽受正法。
彌勒。若彼此和合.則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違諍.則正法不行。
  
阿逸多。汝可觀此謗法之人。成就如是極大罪業。墮三惡道難可出離
復次彌勒。我初成佛.以妙智慧.廣為眾生宣說正法。若有愚人於佛所說而不信受.
如彼達摩比丘。
雖復讀誦千部大乘.為人解說獲得四禪。以謗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惱
況彼愚癡下劣之人。實無所知而作是言: 我是法師.明解大乘.能廣流布。
謗正法師.言無所解。亦謗佛法.而自貢高。若彼愚人.於佛大乘。
乃至誹謗一四句偈。當知是業定墮地獄。何以故? 
毀謗佛法及法師故。
以是因緣.常處惡道.永不見佛。
以曾誹謗佛法僧故。亦於初發菩提心者。能作障礙.令退正道。
當知是人以大罪業而自莊嚴。於無量劫身墮地獄受大苦報。
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故得無眼報。
以惡口謗發菩提心人故得無舌報。
阿逸多, 我更不見有一惡法能過毀破發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墮於惡道。
況復毀謗餘菩薩等。
 
若有菩薩為諸眾生。能如實說不起斷常。(不起斷法,常法想) :諸眾生定有定無。
亦不專執諸法有無 (也不要去專門執著的說這個法是佛有傳,這個法佛沒有傳 云云)
阿逸多。學菩薩者應如是住 (修學菩薩人應該要如是去安住其身心)。
如是住者.是諸菩薩清淨善業。(能這樣安住身心的,就是諸菩薩清淨善業)
凡所修集皆不取著 (學到修到.聽到.集收到的,都不取著)。<隨心自在>
若有眾生.起執著者。當知是人生五濁世。
 
復有菩薩.善隨根欲。能為眾生.種種說法 (如果有菩薩,善於隨順眾生的根性,
欲性,來為眾生說各種適合其人聽聞學習的法)
阿逸多, 菩薩如是具足修行六波羅蜜。乃能成就無上菩提。
(註:一個菩薩能這樣具足修行六度波羅蜜的話, 就能成就無上菩提)
彼愚癡人信己自執,作如是說: 菩薩惟學般若波羅蜜。勿學餘波羅蜜。以般若波羅蜜
最殊勝故。作是說者是義不然。何以故? (註:如作這樣的說法的,其所說之義就不對了)
 
阿逸多。往昔迦尸迦王學菩薩時。捨所愛身頭目髓惱。爾時此王豈無智慧。
彌勒白佛言: 世尊。誠如聖說實有智慧。
  
佛告阿逸多: 我從昔來經無量時。具足修行六波羅蜜。若不具修六波羅蜜。
終不得成無上菩提。
如是世尊(阿逸多回答佛說: 是的,世尊)
佛告阿逸多: 如汝所說。我曾往昔於六十劫。(去)行--檀波羅蜜(布施).尸羅波羅蜜(持戒).
羼提波羅蜜(忍辱).毘梨耶波羅蜜(精進).禪那波羅蜜(禪定).般若波羅蜜(智慧)
各六十劫(每個用60劫來修)。
 
彼愚癡人妄作是說 --唯修一般若波羅蜜得成菩提 (那愚人卻說只要唯一去修一種
般若波羅蜜就得成菩提)。無有是處(沒有這種事的)。
(註:般若波羅蜜-修空,對一切人事物都抱[空]的想法. 所以,才有學法學那麼久的人,
在後來會對女性性侵得子,得子後竟然叫女性去墮掉,不干他的事,像這樣犯下極惡
重罪. 因為,他抱持著一切都是空性嘛,大家不要執著! )(因抱持每一人事物都是'空',
於是行止胡來,每思每想皆與空相違行,嘴說空,實際並未真正證悟空)
 
彼懷空見故作如是不淨說法(註: 此人就是懷空見, 所以才作這樣不淨的說法)
作此說者,身口意業與法相違。雖解空法,為人宣說。而於空法,不如說行。
以無行故去空義遠。心懷嫉妒.深著利養.踰於親戚。 
(註: 講這樣話的人,他的身口意與法相違背的,雖他了解空法而為人宣說空法,但是,
於空法卻不能如說修行,以因為不能如所行緣故,故去空義差的遠了.
這樣的人他心懷嫉妒心,心中深深著利養,超越自己正法之心,為了利養而踰越了
法規,總想與那些有錢的人特別的親好 )(有點像見錢眼開,勢利眼行為 )
 
阿逸多。我於往昔作轉輪王。捨諸珍寶頭目手足。猶不得成無上菩提。況彼愚人
為飲食故(註:  我往昔作轉輪王時,捨去各種珍寶頭目手腳,尚不得成無上菩提,
更何況那些愚人為了飲食緣故,而能證得)
緣歷他家.有所宣說。唯讚空法.(註: 說法中唯獨讚嘆空法), 言己所說 (說自己所說的)。
是菩提道是菩薩行。唯此法是.餘法皆非。 
復作是言: 而我所解無量法師悉皆證知。
彼為名聞自讚己.能憎妒明解 (卻反而憎惡嫉妒能明解之人).
阿逸多。我見彼心規求利養以自活命。雖有善行.經於百劫。尚不能得少法忍心。
何況能成無上菩提。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No. 275 [No. 274]
隋天竺三藏毘尼多流支譯/小龍女整理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爾時世尊告訴諸比丘: 將來之世,當有比丘,因有一法,不從法化,令法毀滅,不得長益。
何謂為一。
1.不護禁戒。 (不守戒律 )
2.不能守心。 (當煩惱現起時, 卻不能善調伏身心, 守住清淨之心 ) 
3.不修智慧。  (不修習智慧 )
4.放逸其意。 (放盪自己的念頭,想法,不去節制它們 )
5.唯求善名,不順道教 (身為出家人, 卻只想求得世間好名聲, 不依教奉行)
6.不肯勤慕度世之業   (不肯勤肯於渡化眾生的事業上 )
是為一事。令法毀滅.  (做了這些,會令佛法毀滅)
……………………………………………………………………..
佛告比丘: 復有二事,(能)令法毀滅, 何謂為二。
一)     第一事
不護禁戒。
不攝其心
不修智慧
畜妻養子    (出家人還光明正大, 或 暗地裡與女人上床, 或 穿僧袍卻結婚生子 )
放心恣意    (放縱自己心意, 行為舉止)
賈作治生。以共相活。(出家人還做生意賺錢 )
 
二)  第二事
伴黨相著   (結黨結派系, 似乎那種幾個死黨,常依在一起,講話做什麼事)
憎奉法者,欲令陷墮  (憎恨那種守法嚴謹之人, 想陷害他墮落),
故為言義,謂之諛諂  (因此故意講話對方想聽的話, 就是諛諂人)
內犯惡行。外佯清白 (內心中實際上是犯惡行, 但表面卻裝的很清白淨潔之人)
是為二事。令法毀滅.  (就是作這二類事,就會令法毀滅掉)
………………………………………………………………………………………………
佛告諸比丘。復有三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三。
) 既不護禁戒,不能攝心,不修智慧。
) 自讀文字,不識句逗。以上著下,以下著上。頭尾顛倒,不能解了,義之所歸。
     自以為是。
) 明者呵之(卻)不從, 其教反懷瞋恨 (來教他,或呵責他,反被他懷瞋恨對之)。
謂相嫉妒 (就是一種相嫉妒之心), 識義者少 (能識知真義的人少)
多不別理 (大多是不明其深義理), 咸云為是  (人云亦云就說是)
是為三事。令法毀滅 
(像這三類情事,就會令法毀滅) 
<因為, 知者被這樣的人對待之後,便不再言真義,於是, 法就這樣漸漸消失掉了)
…………………………………………………………………………
佛告諸比丘。復有四事。令法毀滅。何謂為四。
) 將來比丘,已捨家業,在空閑處,不修道業。 (將來出家眾,捨去出家人應做之本業,
即:修道渡化眾生. 就每天閒閒,不修道業)
 
) 喜遊人間憒鬧之中, 行來談言 (喜歡遊在人們熱鬧間, 閒來就話話家常)。
求好袈裟, 五色之服 (求好出家服來穿, 還五種色彩 ), 
 高聽遠視, 以為綺雅 (眼耳常喜聽喜看外面風花雪月事, 以為是風雅之事)。
自以高德, 無能及者 (自以為自己德行高超, 無人能及自己)。
以雜碎智, 比日月之明畜已 (以雜碎的智慧, 來與日月光明比較, 用這樣來長養
自己的慢心)。
 
四)                 不攝三事 (菩薩有修學三律儀事)。不護根門  (不守護六根)。行婦女間 (常雜混於婦女之間)。
宣文飾辭。多言合偶。以動人心 (文章講話,多講那些男女之事,或講些世俗人
喜歡聽,想聽的事, 以此來打動人心)
使清變濁。身行荒亂。正法廢遲。(使清淨人事物變混濁, 身心言談舉止皆是
荒廢修道, 亂七八糟.  正法皆已被荒廢,修道正事皆被延遲 )
以上這四事。令法毀滅
………………………………………………………………………………………………
佛告比丘。復有五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五。
) 或有比丘。本以法故家修道 (或有的出家人, 本為了學習真法,故去家出家而修道),
(但出家後竟荒)深經教(不去學習深廣經教),(不學)十二因緣,三十七品。
方等深妙玄虛之慧 (不去學深廣奧妙的方等經典,那些玄虛的智慧)。
智度無極。善權方便。空無相願至化之節 (不學習那些無極廣大不可思議的智慧,
不學習那些善巧方便的修道法,不學那些空無相無願之妙法, 例如: 密宗的一些生起
次第修觀法是善巧法 )
  
) 反(而去學)習雜句淺末小經。世俗行故 (世俗人的行為)。
王者經典(反去學為王為國的經), 亂道之原(這些都是擾亂正道法的來源)。
好講此業 (好講這些), 易解世事 (去解譯這些世俗事)。
趣得人心(這樣能討得人心), 令其歡喜(令人歡喜高興)。
因致名聞 (專解世間事來為其解,讓人覺得好棒啊,好得我的心, 即便歡喜. 
這樣,就博得了很有名聲)
 
) 新聞法人(新來聽法學法的人)。淺解之士, 意用妙快 (對那些膚淺了解法的人,就
感覺好棒啊) 深達之士,不用為佳 
(對那些對法有深解之人, 卻反不喜不想聽,不想採用, 例如: 佛有秘法,自成本尊,
光明修觀,快速成佛. 當為其解說時,則不能與世俗淺談之說相合,故不喜用)
  
) 天龍鬼神不以為喜。心懷悒慼口發斯言。大法欲滅,故使其然。捨妙法化,反宣
雜句。諸天流淚速逝而去。 (導致天龍鬼神都不歡喜,心懷憂戚的說: 大法就要滅了, 
都是因為大家都捨去妙法反學習宣揚混雜的法,諸天因此流淚的一個個迅速離人間
而去).
 
五)   由是正法稍稍見捨.無精修者。 (由上面這樣行止, 致正法漸漸的不見了,再也
沒有那些能精細精密精懃的修行人了, 因無這樣的人, 深法無法持住於世, 故法滅去)
是為五事。令法毀滅
………………………………………………………………………………
佛告比丘: 在我滅度後, 有此邪事十五種之亂, 就會導致法被毀滅掉。
一何痛哉 (怎不叫人痛心疾首呢 ?)
………………………………………………………………………………
如果有比丘欲諦學道。棄捐綺飾, 不求名聞。質朴守真, 宣傳正經。
佛之雅典深法之化, 不用多言。案本說經, 不捨正句。
希言屢中, 不失佛意。
麤衣趣食。得美不甘. 得麤不惡。衣食好醜, 隨施者意, 不以瞋喜。
攝身口意,守諸根門,不違佛教。念命甚矩,恍惚以過。如夢所見,覺不知處。
三塗之難,不可稱計。勤修佛法,猶救頭然。五戒十善, 六度無極。四等四恩,
智慧善權。咸可精行。雖不值佛世, 出家為道, 學不唐捐。
平其本心,愍念一切十方蒙恩.
 
佛說如是。諸比丘悲喜前自歸佛。作禮而去
<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小龍女整編)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初發心菩薩應速修行此八種法。如救頭然。
成就八種法故。得名為:入不退不轉菩薩之數。
何等為八。
一者) 觀察自過。不觀他過。
:人生在世間,人與人的相處,總有悲歡離合,恩怨糾紛. 在這其中,應先閉上嘴,
仔細的想想,用六度般若波羅蜜來觀察自己的過失,是不是自己沒有做到六度. 
佛弟子每天常唸言:依教奉行,是諸佛教. 常唸言:修六度萬行. 是不是開始
真心想這樣做呢? 
佛告阿逸多: 我從昔來經無量時。具足修行六波羅蜜。
若不具修六波羅蜜。終不得成無上菩提。
在布施上- 在財施,法施,慈悲施,無畏施,自己的過失又如何呢 ?  
特別是當理念與他人有衝突時,或他人的過失在眼前,而我卻用語言去傷害人呢? 
寬容就是一種布施.  善態度的布施,善言語的布施,善的意念布施,都是一種
布施. 將心比心去想,再想,再想一次.
菩薩之所以能成佛,祂們具足了32種不共於一般人的功德. 那種功德,是難行
能行,難忍能忍.看見他人做不到,就自己努力想辦法一定要去做到. 
這就是其中一種. 乃至於觀察自己的戒行德行又如何了,觀察自己的忍辱,精懃,
禪定,般若智慧又如何. 觀察自己的捨心,戒心,忍心,進心,定心,慧心,願心,
護心,喜心,頂心又如何了.  所以,若想出離這個五濁惡世的人,應是這樣來
學習的.
 
二者)乃至不為自身命故施惡於人。
再繼續觀察自己,更不可以為了自己的身體,身家,名譽,利養,見解,甚至為了自己
生命緣故,就施惡於他人身上. 一個初發心想學作菩薩的人,就須學習這件事.
 
三者)若得利養。其心不高。若失利養。心亦不下。
如果獲得了名聞利養,有很多人供養自己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心給高傲了起來. 
如果有一天,因為某事,失去了利養,心也不要變自卑去了.
常常想到,這個肉身就像做夢時一樣,等同看待.
 
四者)於諸眾生。起福田想。不生惡心。
對各眾生,要心生起 [他們就是我的福田處啊],這樣來感謝讓你布施的對象.
今天沒有這些對象來讓你布施,我們還真是無法造就我們的 慈的種子,悲的種子,
喜的種子,捨的種子. 沒有窮人,我就無法布施,無法布施,就無法種下布施的
功德.  就像他洲世界的眾生,他們河邊就有衣服,隨手拿來就穿,一丟就自然
消失. 就像天界,想要什麼,就自然化現心中所要的.  
在這種美好的環境中,我就連行布施的機會都沒有. 就不能積聚捨施的功德了. 
所以,這之所以對眾生是[心起福田想]. 如果眾生有人做錯了,我就學習寬容
的心來看待一切人事物,來修治我的慳吝瞋惡的心,所以,應不生起惡心才是.
 
五者)所有財物悉與一切眾生共之。
如果自己有財物時,已經能夠讓自己過的去了,就常想將財物給一切眾生,願他們
都能除去苦難.這是初發心菩薩,看待一切眾生,如同自己的父母手足子女一樣
憐愛.
 
六者)於諸法中。不欲獨解令他不知。
於各種法裡面,如果有獲得了好的了解,也不要只讓自己知道而已,這樣帶入棺木
裡去,讓自己所知道的法隨自己消失而去,不是讓人很悲傷麼 !?!  因此,也希望
讓他人能知,而獲得利益才是.
這是出發心菩薩在學習,就算已是[珍貴如法]之事,也能 ’不私不吝’的心.
這些[法]包含範圍非常廣泛,任何像很會游泳,煮菜,調配產品技術,乃至於佛法
中深秘的心要口訣印法咒語觀想等,都是列於法的範圍之內. 只是它有世間
出世間的差異,與獲得利益大小的差異而已.
 
七者)見他得樂。生歡喜心。不由自樂生歡喜心。
看見了他人獲得了歡樂.快樂,自己就心生歡喜心,讓自己的快樂,都源自於他人
的快樂中來.見到他人快樂,就高興的流淚了. 而沒有所謂:歡喜來自於自己的
獨樂樂.
 
八者)於愛不愛。其心平等。

對於我愛的人,我不愛的人; 我喜歡的人,我不喜歡的人,一位初發心菩薩要學習將心平等來對待.


 


而不是我喜歡的人就對他好,我不喜之人,就對他不好, 以這樣不公正的心來為人處世.


學習菩提心的人,就應修學這一件事.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若問: 什麼是佛 ?


答1-1)  顯教經典云: 佛具32相,80隨形好,十力,四無所畏,18不共


     1-2)  文殊真實名經云: 佛的忿怒相, 亦即是佛的32怒怒相,80忿怒隨形好


      1-3)  金剛經云: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註: 佛=如來 )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道人莫墮五諍。


是哪五諍呢 ?



一者諍佛。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阿難問佛說: 在家受戒佛弟子學道,有分上中下品,希望佛為我們解說。
佛說= 上品優婆塞,優婆夷是:
1.    受持五戒。不犯如毛髮者。
2.    如果行教授去開解人的話,都能讓人發起菩薩心的
何謂菩薩心者。
1)    念十方人如在看自己的獨子一樣
2)    度人入道,作摩訶衍行。
3)    具足教授,無所希望。
4)    不求供養衣被.飯食.珍寶.錢財之物。不為小道,以度人為本。
何謂小道。佛言= 
1)   以入大法作摩訶衍行。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是
為小道。非是菩薩 
2)   菩薩法者,能教授一切,使入般若波羅蜜,解漚和拘舍羅,得薩芸若慧。
3.    當知是人,作行來久。是過去佛時人。
4.    供養師父如佛無異。
如是行者。為上優婆塞優婆夷也。
…………………………………………………………………………………………
中輩優婆塞優婆夷者。
1.    亦受五戒。不犯如毛髮者。
2.    亦是過去佛時人本學道。但因不值明師。不曾聽聞過般若波羅蜜。
   不曉得漚和拘舍羅,但行一(種)波羅蜜。
3.    能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
4.不於經法中見慧。但因前功德故.而能得入人道。頗有宿識(根慧).
故得生法門。
5.    守戒完具。視於師父如佛無異。終不犯戒。
如是行者。為是中輩優婆塞優婆夷。
……………………………………………………………
下輩優婆塞優婆夷者。
1.    雖受五戒悉還犯之。
2.    若見明師曉法賢者,便從受問法要,當時歡喜,向其悔過罪,更精進五戒,
 尤無反復。
3.    心懷[怡-台+劦]欲意,不復持佛戒。(內心又懷疑起來,不再持佛戒)
   自貢高.還自憎恨明師賢者,謗說長短。

 
4. (應該是)我更見明師戒深慧,就當護其方便 。
卻不知是師.但食供養,反信受其言,不精進於經戒。
 
5.    是優婆塞優婆夷。為擔死人種。不當與共會同坐起。壞人好心行。
當他開化人民去受其法戒,卻希望獲得供養,(心中)欲得錢財穀帛來給
活妻子。假佛威神。心不念十方五道中人欲令他們度脫。
反為受者作想不語摩訶衍慧。(反讓聽他話的人不講菩薩行道了)

 
6. (此)是為不精佛正真之法。語受經人言: 當避世間人因緣,多少可以飲酒。
佛有百味之食,不斷人酒家不持戒者(不勸阻人去酒家喝酒,亦不持守戒律),
若僮客奴婢,請使他人去平殺生事行。(如過要宴客,仍叫人殺生請客),
起手莫為,此非佛弟子也。(做這些事的,都不是佛弟子也)
 
<佛說三品弟子經 > 小龍女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者)見衣被色。


看見男女對方的美色,膚色,身材,胸部,臀部,,手臂等身體一切, 看見男女對方穿著暴露的衣服, 心就生起了婬心.   穿著打扮也會令人生起婬心. 打扮美麗的話, 女人更美, 男人打扮得體的話, 會增顯英挺俊俏瀟撒.  會令男女都心生渴愛之心.


若美女穿醜服,頭髮不梳理,看起來就變不美了. 不美了,男人就不愛了.男人變醜了,胖了,女人不愛他了.  如此都是以色相來勾起婬心而來.


像男人喜看女人的臉,胸部,臀部,.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者) 如人共事師。欲令獨愛我。不欲令復愛餘人。是為居嫉。


 


如果有人一起共同事奉一師父時, 就想要師父獨自愛我一人,不可愛其他徒弟,


這種叫: 居嫉 (生活起居上的一種嫉妒私心 )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與經道學經有五輩。


一者意欲多聞經。


二者欲多行福。


三者欲解經。


小龍女(妙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